研究成果
-
江小玲等:生鲜电商如何突破物流“成本-时效-体验”困局
在生鲜电商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如何权衡物流成本与时效性体验性之间矛盾的问题。为此,本文以盒马鲜生为例,围绕其关键物流建设与发展实践,分析生鲜电商的物流“成本-时效-体验”困局的形成动因、破局过程及结果,提出生鲜电商突破物流困局的理论模型、生鲜电商物流内生性发展的实现机理,并给出实现生鲜电商物流目标的长链式管理准则。
-
数字经济的博弈论基础:研究方向与科学问题
博弈论是支撑和理解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理论,在数字经济中发挥核心作用.结合当下数字经济发展对博弈论的新需求,凝练了数字经济基础要素配置的机制设计、数字经济平台设计和监管、数字经济中市场设计理论和应用、数字经济中的大规模网络博弈、数字经济中的动态竞争和合作5个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方向的突破,有利于中国学者在博弈论研究中占据前沿位置,并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
保鲜投入影响需求的社区生鲜O2O 模式选择与协调研究
本文考虑价格、保鲜投入水平和增值服务水平影响生鲜农产品需求,分别构建批发模式与佣金模式下的供应链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同模式下新鲜度敏感系数对供应链最优决策的影响,探究了生鲜电商的最优合作模式选择问题。针对生鲜电商和零售店可实现合作模式改善的情形,设计了转移支付契约,分析了合作模式改善对定价、服务和保鲜策略的影响。
-
系统性危机下的利他型社会责任与组织韧性:利他共益视角
本文结合“组织韧性” 这一概念展开探讨,提出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直接互惠难以形成高韧性的组织,而“利他型社会责任”是企业构建高韧性组织的重要路径,以期拓展企业社会责任这一领域的研究。
-
数字孪生供应链的构建方法、关键研究问题与应用案例
随着当今世界的供应链变得更为复杂和脆弱,智慧供应链的管理价值愈加凸显。智慧供应链具有连接性、可视性、敏捷性、集成化和智能化的特点。基于数字孪生(Digital Twin,DT)这一概念,数字孪生驱动的供应链(DT-driven supply chain,DTSC)提供一个创新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对数字孪生的文献进行简要综述,论述了建立数字孪生驱动的供应链的基本方法,围绕供应链建模、实时优化和数据驱动的协作展开探讨并凝练关键研究问题。最后,通过京东的数字孪生供应链平台,介绍其如何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快速实现供应链网络重新配置,阐明数字孪生供应链的的优势。
-
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作用路径与政策设计
中国进入共同富裕正好与数字经济在时间上吻合。随着中国逐步进入数字时代,未来共同富裕必然以数字经济为依托,两者也有很强的契合性。本文从数字经济视角辨析共同富裕的实…
-
区块链技术赋能供应链管理:共享价值、挑战与实现途径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供应链有望成为区块链应用领域的高地。如何发挥该技术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五方面的作用,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现有研究围绕新兴技术给供应链带来的变革还未展开深入的讨论,本文就区块链的发展和研究现状展开分析,分别探讨了该技术给供应上的透明化、制造上的智能化、物流上的安全化、销售上的平台化及治理上的生态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不同运作环节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析区块链如何赋能供应链;从区块链赋能供应链的信息共享、信息追溯和信任建立三个途径综述了供应链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应用情况。本文从应用探索和科学研究两个方面,对区块链技术未来在供应链管理中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助力新兴交叉领域的研究发展,为供应链管理实践带来启示。
-
数智化使能运营管理变革:从供应链到供应链生态系统
数字智能技术同时从供给侧和需求侧推动着供应链产生深刻变革,为满足客户越来越升级的个性化需求,企业从提供产品到提供集成式、具有开放扩展功能的数字—服务—产品包。在网络化、动态化、虚实结合的供应链基础上,基于相互交叉、相互补充的供需关系,形成了成员间相互依赖、关联互动、共生共存的供应链生态系统。围绕数智化使能运营管理变革,本文通过梳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和演化历程,将供应链生态系统定义为:围绕数字—服务—产品包,由供应链群落的各类主体关联互动而形成的生态系统;随后,从空间视角的拓扑结构、时间视角的动态结构和系统视角的交互结构3 个视角提出分析框架;进而,重点考察适应性、涌现性和进化性这3种主要特性;最后,本文指出:供应链生态系统的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参与者行为、产品创造策略、竞争模式等方面。
-
智慧物流运营管理:综述及未来研究
全球协同合作与线上线下渠道融合的发展趋势给物流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发展智慧物流成为了应对物流业务复杂度与数量不断增长的可行解决方案。智慧物流技术,如物联网、信息通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使得物流行业的运作更为高效。然而,新兴技术的应用也从根本上改变了物流行业的管理与经营模式。因此,关于物流行业智慧化的变革吸引力工程、物流、运输和管理等领域学者的关注。其中,智慧物流运营管理研究主要涉及底层技术应用、业务逻辑、运营框架、相关管理体系、特定场景下的运作优化等问题。为了对智慧物流运营管理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探索分析,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并基于研究空白和行业实践的需要,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
VUCA时代的供应链韧性管理:理论、方法和研究方向
当今世界越来越呈现出VUCA特征,即不稳定性、不确定性、 复杂性及模糊性,供应链面临越来越多的突发性风险,而这些风险很容易导致供应链的中断。这种背景下,建立有韧性的供应链成为应对突发性风险的一种重要工具,而针对供应链韧性管理的研究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本文对供应链韧性的概念、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全面阐述。
-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水产品国际供应链变化与安全形势分析
本文从水产品安全供给的视角,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给水产品国际供应链带来的影响,主要是整个水产品供应链上的商业活动受限,对世界主要国家水产品生产和进出口国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在此背景下,结合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水产品自给率的变化判断国内水产品安全供给的总体形势,认为以我为主的供给格局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能够确保水产品有效供给。同时,疫情也给国内水产品产业发展和市场运行带来了全面的影响,从而在数量和质量安全方面对安全供给形成制约,暴露出了流通短板和质量安全监管的空白点。应对和化解水产品安全供给的问题,需要从全产业链着手,提升转型发展的水平。
-
新冠肺炎疫情下贫困地区农产品供应链的可持续优化升级
大量种植高附加值的生鲜农产品之后,持续稳定的农产品供应链是贫困地区在后脱贫时代发展的关键。贫困地区农产品供应链持续改善,但也出现了诸如产地供应分散不及时、物流成本高、供应链不协调等问题。新冠肺炎疫情对贫困地区农产品供应链冲击再次暴露了其脆弱性。本文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对供应链的影响,找出生产、产地物流、干线物流、城市配送四个薄弱环节。在供应链主体、环节、要素、网络和管理五个方面进行优化升级。最后,提出实施农产品供应链扶贫战略、强化供应链关键环节、加快冷链物流设施、打造扶贫公益物流干线等政策建议。
-
疫情下的进出口供应链瓶颈与供应链自主可控策略
进出口供应链稳定发展对于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进口供应链面临国外企业产能不稳定、 进口原材籵持续受到疫情污染、 高科技产品供应链面临中断等突出问题; 出口供应链面临部分行业订单短期内暴增导致的产能风险、 部分行业国外企业需求锐减导致出口供应链持续受阻、 港口集装箱资源短缺导致运价上涨等突出问题。 为推动进出口供应链稳定发展, 我国应抓住全球疫情结束前的重要窗口期, 从高端技术布局实现供应链技术可控, 从企业产能预测推动供应链产能可控, 从规范港口乱收费促进供应链价格可控, 从物流新技术应用提升供应链效率可控, 从集装箱资源整合促进供应链资源可控。
-
智慧物流生态链形成动因:生态位和供应链外包理论视角
随着智慧物流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物流企业纷纷向智慧化方向转型。传统的物流服务供应链发生新的演变,智慧物流生态链逐渐形成。文章基于生态位理论,对生态位理论在智慧物流生态链中的表现进行了分析,从内在推动力、外在拉动力和催化剂作用三方面探讨了智慧物流生态链的形成动因。基于供应链外包理论视角,对智慧物流生态链的形成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
可持续性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回顾与展望
可持续性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寻求价值主张、价值创造和要素获取、价值网络的全面创新,它充分融合了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对利益相关方和社会负责任的要求,最终创造出涵盖经济、社会与环境的综合价值与共享价值。本文从三重底线、利益相关方、企业战略、组织管理与资源整合等视角揭示了可持续性商业模式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内涵深化与拓展,全面梳理了可持续性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理解、设计场景、驱动因素和实现过程。其中,聚焦组织系统的社会企业与共益企业组织场景、聚焦用户的”金字塔底部”场景和聚焦产品的循环经济场景是可持续性商业模式设计的主要场景,企业家视角下的可持续性企业家精神、战略竞争工具视角下的创造共享价值、制度主义视角下的合法性建构、利益相关方视角下的社会压力等是可持续性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驱动因素,而可持续性创业、责任型数字化技术创新和组织范式创新则成为可持续性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实现方式。未来研究应着重厘清可持续性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础理论框架、前置影响因素,跨层次分析可持续性商业模式创新的绩效作用机制,深化对数字化新情境下可持续性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