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推动铁路物流信息化进程

近年来我国铁路信息化进入大规模、快速发展时期,信息技术正向铁路运输经营、管理及营销的各个领域全面渗透。信息化对改造铁路传统产业、提升运输效率与管理水平、保障运输安全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同时,面对国际、国内现代物流业给铁路运输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建立完善现代物流的网络节点,坚持规模、效益、服务的整体优化,是铁路物流发展的关键。

现代铁路物流是根据区域特点,利用现有铁路运输网络资源,组织相应货源,为客户提供门到门一体化的物流服务。物流信息系统作为接收、存储、处理、反馈物流信息的工具,是铁路物流信息传递和处理的中枢,保障物流信息传递的准确、及时和高效,是实现铁路现代物流服务的基础。

新时期铁路物流的应用需求在不断变化,信息技术在不断创新,这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代表着中国铁路物流信息化进步与发展的过程。针对中国铁路物流特点,时力科技不断地将创新技术应用到铁路物流信息化建设中,其设计开发的铁路联合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融合了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对业务流程进行规划与再造,充分满足现代铁路物流信息化建设需求,积极推进了铁路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l 技术创新,提升运营效率

铁路联合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创新技术主要应用在在全面订单管理、订单表示、工单流程控制、数据权限控制以及运营支撑体系架构设计等方面。系统运用全面订单管理技术,将企业运营中所有的订单通过一个订单管理系统来完成订单的接收、执行与控制。系统以合同和客户信息管理为基础,以订单为信息主线与整个物流过程紧密衔接。全面订单管理技术主要包括接收客户业务订单和信息中枢两类功能。另外,为了使全面订单管理系统能够适应不同格式和样式的订单,并能实现在不需改动程序的情况下实现增加、删除、修改订单格式和样式的功能,系统创造性地设计了订单表示技术,建立了订单格式库和样式库,利用XML等数据表示技术,成功实现了特定需求。

工单流程控制技术是所有模块信息交互的交通枢纽。系统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消息总线引擎,根据平台的实际需求,优化了反应时间和并发处理能力等技术指标,为物流系统的高效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系统完全采用功能模块化设计,业务功能模块在最大程度上进行复用,通过运用数据权限控制技术,对传统操作权限进行数据权限补充,既保证了数据的安全、保密性,又保证了不同部门的个性要求。

运营支撑系统是业务开展和运营的支撑平台,是物流企业一体化、信息资源共享的支持系统,主要包括物流业务管理、增值服务管理、计费、客户管理、OA等,系统通过统一的信息总线将各个部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而不是简单的集成,从而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2 设计先进, 增强管理能力

铁路联合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针对中国铁路特点,借鉴现代物流管理理念,从设计、技术运用到功能实现等方面都居于国内领先水平。系统按照运输、仓储、配送、装卸、包装、加工等现代物流功能并结合多元物流企业实际运作体系特点进行设计和开发,是对上级配置专业应用软件的补充和延伸。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在技术上对模块进行了封装,模块具有相同的输入、输出接口和数据传递协议,降低了因模块内部发生功能变化而对其他模块造成的影响。模块化设计使系统具有较强的功能拓展性,增强了系统对实际业务变化的适应性,提高了信息系统的复用性,适合于铁路物流的推广使用。

系统以服务订单为主线贯穿始终,由模块搭建起来的系统通过工单在业务模块间的流转实现协同,完成物流作业。物流作业工作量可以按照工单、订单、客户、合同进行统计,让企业每笔收入和费用都能与客户、合同相对应,同时也能与部门和工作人员相对应,为物流业务的精细化管理打下基础。

系统内强大的权限控制体系满足集团与联盟企业管理要求,将功能权限与数据权限相结合的控制体系,实现了集团或联盟下属实体企业数据的独立维护、严格保密,以及定向共享。

3 成效显著,展示应用前景

铁路联合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规范了铁路物流企业的业务作业流程,通过流程再造和信息系统辅助,进一步明确了部门职责,提高部门间协作效率。订单系统的使用使物流服务提供方作为一个整体面对客户,通过部门间的共同配合、相互协作即可完成客户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了客户的服务水平。系统的应用,使运力、仓储、物资等主要业务数据能够及时有效地传递,提高管理精细化程度。作为辅助企业进行决策、管理的重要工具,系统通过对分支机构业务数据的管理和流程规范性的管理,加强了企业对跨区域分支机构管理。

铁路联合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为发展中的铁路物流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并产生了无法估量的潜在的社会效益,已取得突出成就,在铁路物流领域屡获嘉奖。凭借创新的技术,先进的产品和完善的服务,系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将服务于更多铁路物流企业,积极推动具有中国铁路特色的现代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四、E-SCM与CRM的整合

1.E-SCM与CRM整合的必要性

E-SCM的本质就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它们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企业掌握客户需求并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之间的竞争。在追求个性化需求的今天,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对个别客户的独特需求做出及时反应,不能按照准确的客户需求设计、制造、改进相应的产品,只能造成产品积压、资源浪费、客户流失,处于不利竞争地位。为了实现实时、准确地响应客户需求,实现需求和供应链条上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供应链就必须和销售、营销和客户服务等职能进行集成,即E-SCM与CRM的整合。

(1)E-SCM通过CRM系统获取准确全面的客户信息,一方面可对未来的市场需求进行准确的预测,为整个供应链成员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减少库存,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另一方面还能使供应链企业通过挖掘潜在客户开拓业务范围,发现新的市场机会,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2)CRM也需要和E-SCM进行整合。离开供应链管理的CRM,客户信息只能在个别企业与客户之间进行流动,不能使供应链上的所有节点企业得到共享,产生了"信息孤岛"现象。由于信息流动的不畅,导致企业不能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这种形式上的客户关系管理并没有真正促进客户服务质量实质上的提高。

2.E-SCM与CRM整合的内容

(1)客户服务与支持,是CRM系统的重要部分,有着较完善的客户信息管理、来话管理、基于INTERNET服务支持、呼叫中心等便捷的联系通道和及时的现场服务支持等功能,可以帮助企业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效率来满足客户的独特需求,保持和发展客户关系。

(2)分析决策模块在CRM同样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包括了销售分析、服务分析、采购分析、存货分析、产品分析、客户分析、伙伴分析、员工分析等内容,与E-SCM有部分重合,其中CRM的销售分析、服务分析、客户分析部分能力较强,可将其整合到SCM中。

(3)财务处理、订单管理方面,由于E-SCM由于是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去设计、规划,功能更加全面,可以完全覆盖CRM的相应部分。

五、整合的实现方式

目前比较流行的整合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提供中间件。运用"新的模块化软件"方式,提供E-SCM、ERP和CRM同第三方软件集成的标准件,也就是通过应用程序接口API将各系统集成起来,实现异构环境的通讯,屏蔽了异构平台间的差异,支持多数据源的互操作。其相关技术标准有0MG的COBRA标准、MICROSO订的COM/DCOM、SUN的RMI等。

(2)数据同步复制。在各系统的服务器之间建立的数据复制功能,使两者的数据保持同步。这种技术比较成熟,实现起来也比较简单。如可以使用Sybase提供的Replication Server和SQL Remote两种复制技术来实现Adaptive Server、非Sybase、基于LAN和主机数据服务器之间的数据复制。

(3)二次开发。即对已有的标准化的各系统软件根据企业自身管理流程和特点,进行客户化修改,或对不问软件中不同模块进行信息对接,相同、相近的模块进行统一。二次开发既有标准化软件产品的低价特点,也有定制软件的高效率和更好的适应性特点,是一种较好选择。

【声明】本文由 思谋案例组 发布,所涉及言论仅代表作者观点,若有侵权或违规信息,请联系我们处理。除非另有说明,可自由分享(转载)本文内容,但必须保持署名、涉及商业用途应获得原作者授权。
网址引用: 思谋案例组. 技术创新推动铁路物流信息化进程. 思谋网. https://www.scmor.com/view/802.
(0)
思谋案例组的头像思谋案例组网站团队
上一篇2013年10月8日 09:50
下一篇 2013年10月8日 13:17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