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卖场后台信息化管理调查

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最近几年以消费升级为主题的零售行业也在内外部条件的支撑下获得了迅猛发展。零售行业形态正逐渐从传统单个经营的百货模式,逐渐向以连锁经营为特点的现代零售业态转变。整个行业呈现出多业态经营格局,以大型百货商场、大卖场、购物中心、超市、专卖店、连锁便利店等为代表的17种零售业态均已出现。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各类零售网点已多达1500万个,其中在全国241个地级城市中,已有一半左右完成了商业网点规划,基本形成遍布城乡的流通网络。而在政府制定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中,预计到2010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超过10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1%以上,力争实现零售业持续的快速稳定发展。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几年以连锁卖场为代表的零售形态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仅以2004年的数据为例,可以看到我国大型连锁零售企业门店数已达5.5万个,比上年同期增长18%,营业面积增长26.5%,零售额增长30.2%,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高到9.6%。而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深圳等地连锁企业的销售额,都已超过当地零售总额的20%。

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可以看到传统百货业所占份额将越来越少,连锁卖场将占据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然而,国内连锁卖场普遍信息化运用不足,缺乏对数字的分析和挖掘能力,这严重制约了连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实现连锁卖场各个职能部门和经营各环节的有效控制和规范,利用科学、先进的协同应用管理系统,打造现代连锁经营的管理平台成为国内连锁卖场为之努力的方向。

信息化落后成连锁业发展瓶颈 尽管连锁卖场获得了空前发展,连锁企业规模不断扩张,但也应该看到伴随加入WTO对零售行业保护期限的解禁, 中国连锁零售行业即将对外资完全敞开,尽管国家从产业政策上扶持国内大型连锁零售企业集团, 国内连锁零售企业也试图通过自主整合或政策性整合做大做强来抵御外资入侵带来的冲击。但很明显国内连锁卖场与国际同行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采购能力,二是物流配送,三是资金周转。其中物流配送(供应链)环节由于国内企业起步较晚,在竞争时具有先天不足之嫌。

"国外连锁企业在物流配送体系方面做得非常完善,他们有一整套高效的信息化物流配送系统。这能有效地提高存货周转率,从而提升资产收益率和利润率。而国内企业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功课要做。"北京富基融通科技有限公司流通增值服务中心张瑞表示。

而正如张瑞提到的,国内连锁卖场现状普遍信息化运用不足,伴随连锁卖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企业信息化手段的平庸致使自身管理无法及时跟进规模的扩张速度:首先,跨地区发展与实时控制无法统一。对店面特别是分散在各区域店面的控制力较弱, 不够统一;其次,无法做到快速扩张与有效管理。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零售连锁经营体系;第三,规模效益与集约经营无法统一。集中采购能力小,没有形成采购联盟,其采购成本较高,对店铺的补货及送货不够及时,配送网络规模小且慢,往往滞后店面需求。

这些"硬伤"很明显成为连锁卖场管理和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了连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并导致很多快速扩张的连锁卖场在发展到一定时期和规模后,由于管理的原因使经营活动陷入困境。而这正是中国连锁卖场在国家保护期限解禁后面对国外同行竞争时最大的短板:管理水平与信息化手段过于落后。

张瑞表示,现代连锁卖场的关键是要整合整个供应链,内外部共同形成协同效应。事实也证明,对一个多门店、大规模、跨地区的连锁企业来说,缺乏一套有效的协同管理系统就意味着无法实现具有统一规范、大量数据信息的查询决策分析,导致企业经营管理在决策过程中只能盲目判断, 而且也无法实现规范化的管理和有效的控制。很多连锁企业在门店规模不断扩展的经营中没有带来规模效益,反而是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出现严重的经营困境,导致企业发展的相对止步,管理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一言蔽之,中国连锁卖场需要提升后端与前端的协同作业能力,打通整个供应链。除了要使企业内部之间形成协同效应,更重要的是需要打通各种跨组织、跨地区、跨时区、跨系统、跨网络动态团队之间的联系,实现安全、高效、方便的信息交换、知识管理与流程控制, 从而全面提升团队工作效率, 降低协作成本, 使决策更准确, 管理更高效。

【声明】本文由 思谋案例组 发布,所涉及言论仅代表作者观点,若有侵权或违规信息,请联系我们处理。除非另有说明,可自由分享(转载)本文内容,但必须保持署名、涉及商业用途应获得原作者授权。
网址引用: 思谋案例组. 连锁卖场后台信息化管理调查. 思谋网. https://www.scmor.com/view/365.
(0)
思谋案例组的头像思谋案例组网站团队
上一篇2013年9月13日
下一篇 2013年9月14日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