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监管如何才能突破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正在加速产品质量监管模式的嬗变和创新。当下,制造业重镇江苏昆山的进出口企业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正在探索建立供应链监管体系,此举或将引发质量监管方式的一场变革。

捷安特的链条

"虽然捷安特在中国自行车产业中占有比较大的市场份额,但随着自行车由交通代步工具向运动休闲品转变,市场对我们的要求越来越高。"早在2005年之前,包括捷安特(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宝堂在内的公司高层就意识到,在未来的日子里,捷安特是否能够继续真正深耕中国市场,取决于供应链协作的深度。

郑宝堂始终认为:"质量保证的第一层面理应在企业本身,依靠供应链上所有工厂共同把控产品质量;而另一层面在检验检疫机构,因为检验检疫机构是国家执法力量,管辖权限大,实验室也更专业。这个外部的强制性直接作用于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有助于产品质量的提升。"

为此,捷安特在2006年正式整合供应链管理团队(GTEAM)。"当初成立这一团队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升供应链的转型升级,推动精益管理,缩短产品生产和库存时间,保证品质。"言及检验检疫人士参与捷安特这样的内部活动,郑宝堂称,检验检疫的监管对捷安特有着第二重保障作用。"中国的自行车产业需要完善产业的供应链条。当然,不光自行车这一个产业,很多行业都这样。"郑宝堂这样强调。

监管的思考题

郑宝堂的这个观点,得到了企业和检验检疫人士的响应。事实上,伴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变革,单一的生产经营销售模式逐步让位于多元化的企业协作,产品质量的监管也正显现出新的发展动向。"随着市场的变化,原来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已成为固定的战略联盟,以后市场充分竞争也将演变成供应链的竞争,供应链的质量决定了产品质量。"昆山检验检疫局局长袁克坦言,供应链协作既解决了快速生产、减少库存和流动资金占有率等方面的约束,又提升了产品的设计、生产对市场需求的把握能力,同时也加剧了监管者的压力。"上面都在提监管的有效性,落实到一线就是怎么管企业的问题,因为光管产品已经不够了。"在捷安特工厂,一位检验员直言不讳地说。事实上,包括批批检验、抽批检验、型式试验在内的一些传统检验模式,都是在遭遇激烈的理念碰撞后逐步完善的。

捷安特的产品质量是由十几道、几十道甚至更多环节共同保障的,对监管者而言,单一地监管产品显然已不太现实,而去管企业的难度又在于如何管好企业上下游的上百家甚至更多的供应商。此外,供应商的原材料又当如何监管?这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质量是生产出来的。我们这些年也在强调"企业是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但现在我们更注重参与到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中去,对供应链进行直接监管。"袁克强调。

供应链的竞争

"一只前叉的生产周期,以前要24天,供应链改善后只要11天,客户满意度也随之提升。"捷安特正在积极做着供应链管理领域的探索和完善工作,而捷安特的配套工厂在质量管理领域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昆山达韦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自行车前叉不只供应捷安特一家,该公司总经理林政清认为,捷安特的链条,不仅带动了捷安特的加速度,而且连接起了中国自行车制造产业的整体链条。

昆山地区提供的供应链监管模式,揭示了解决制造与监管协调问题的又一条鲜明路径。当然,在此新模式的摸索过程中,先行者注定会付出艰辛,但是受益的是整个行业。包括政府监管层面,一个分支检验检疫机构在供应链监管层的积极尝试,已然为中国质检系统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样本。

正如郑宝堂所言,"企业在实际操控质量管理时,有时会碍于情面和压力,而检验检疫部门是国家执法机构,立场不一样,参与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效果肯定也会不一样。"

从"中国制造"发展的角度出发,适时调整、优化现有的法律法规框架,针对监督、管理、服务对象的变化而快速变化,本是职能部门"职能"所蕴含的题中之意,只是这条路如若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还需要执行者毅然决然的决心和决策层的大力支持。

【声明】本文由 思谋案例组 发布,所涉及言论仅代表作者观点,若有侵权或违规信息,请联系我们处理。除非另有说明,可自由分享(转载)本文内容,但必须保持署名、涉及商业用途应获得原作者授权。
网址引用: 思谋案例组. 供应链监管如何才能突破. 思谋网. https://www.scmor.com/view/1271.
(0)
思谋案例组的头像思谋案例组网站团队
上一篇2013年10月31日
下一篇 2013年10月31日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