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领域的行为运作(Behavioral Operations)研究文献综述

运作管理( Operation Management) 领域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期泰勒进行的科学管理研究。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运作管理研究的环境、内容,甚至是运作管理的本质都在发生着变化。企业的竞争逐渐由单体的竞争转变成了企业组之间的竞争,逐步催生出了供应链( Supply Chain) 的概念。学术界对于供应链管理( 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 的研究始于发表在1983 年和1984 年《哈佛商业评论》上的两篇论文[12 - 13]。三十多年来。供应链管理研究有了巨大的发展,也逐步成为运作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但不管怎样,在运作管理及供应链管理中,作为决策者的人始终是系统中最关键的因素。然而,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研究大多是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中的理性经济人假定之上,即相信决策者具有理性决策的能力并受自利动机的激励来最大可能地实现预定目标,并采用期望效用理论来对不确定条件下的供应链决策行为建模,而极少考虑在决策过程中人的行为的影响。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Kahneman 和Tversky 合作,在吸收认知心理学与实验心理学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研究了在不确定性条件下人类的决策行为,发现人的实际决策系统偏离了新古典经济学的逻辑预测。他们在《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这些成果证伪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理性人的公理化假定。尤其是他们1979 年发表在《Econometrica》上的“前景理论”一文[10],对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此后,许多学者对行为经济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最终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后期形成了现代行为经济中基本的稳定的理论内核。

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对于经济与管理领域方方面面的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将人的行为与认知因素渗透到金融、会计、法律、市场营销以及战略管理等的研究中,逐步形成了行为金融、行为会计、行为法律、行为营销以及行为战略等子领域[14]。虽然基于行为理论的研究已遍及经济与管理的多个子领域,但是将人的行为因素纳入到运作管理的研究中才刚刚起步。近十年来,将行为因素与运作管理领域的课题融合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运作管理方面的权威杂志《Management Science》、《Production andOperations Management》以及《Manufacture & ServiceOperations Management》相继发表了多篇有关行为供应链的研究论文,后者还于2008 年出版了专辑介绍行为运作管理中不同分支的研究进展。因此,对运作管理关于行为因素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归纳之前研究的脉络,从中辨识出可行的研究方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重点介绍几种已经被研究的对于运作决策具有显著影响的行为因素。

1 行为运作的理论基础

Gino and Pisano ( 2008) [15]将行为运作的定义为结合认知和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来研究运作管理的新方法,主要研究人的行为和认知对运作系统及进程的影响。

We define behavioral operations as the study of human behavior and cognition and their impacts on operating systems and processes.

此定义中更多强调的是运作管理中的“个体决策偏误”。Loch and Wu ( 2007) [16]认为行为运作是将人的问题纳入到运作管理的研究体系中,是要提供一个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接口。因此,他们将行为运作定义为: 研究制造和服务组织中的变革过程的设计与管理,构建解释有趣现象的数学理论,并通过数据检验理论。行为运作管理是运作管理的一个多学科交融的分支,主要考虑诸如认知偏误、社会偏好以及文化范式等人类行为对绩效的影响。

从以上关于运作管理的定义发现,行为运作管理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兴研究领域,关键是离不开行为理论的支撑。Elliot Bendoly 等( 2010) [17]介绍了许多对运作管理研究具有潜在贡献的行为研究理论,他们认为行为运作中涉及到的知识主要来源于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群组动力学以及系统动力学。Elliot Bendoly 等介绍的行为运作研究中涉及到的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包括过度自信( Overconfidence)、锚定与不充分性调整( Anchoring andInsufficient Adjustment) 以及损失厌恶( Loss Aversion)、反射效应( Reflection Effect) 和框架效应( Framing Effect) 等。关于社会心理学中适用于运作管理研究的理论包括目标设定理论( Goal SettingTheory) 、反馈与控制理论( Feedback and ControlTheory) 以及依赖性( Interdependence) 等。此外,Loch and Wu ( 2007) [16]也介绍了许多适用于运作管理研究的行为理论,这些都为行为运作管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行为供应链决策模型的研究现状

近十年来,行为运作的研究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成为运作管理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在这些研究中,行为经济学等交叉学科研究经验、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等提供了很好的可值得借鉴的方法。Gino and Pisano( 2008) [15]为行为运作领域的研究指出了五个方向,体现了行为运作的研究方法,分别是重复式研究、验证式研究、产生式研究、适应式研究以及特殊研究。本文主要回顾在行为运作领用采用产生式研究与特殊研究方法的成果,重点总结近五年以来的研究成果。所谓产生式研究( Theory Generating Studies)模型,即通过替换传统研究中关于行为的假设、改进已有运作数学模型,以更好地解决运作管理问题。特殊研究( Specific Studies) 指的是综合运用实验室实验、实地研究以及数学建模的研究方法。

综合参考运作管理研究领域的文献分类标准,本文主要从研究层级( 单层级、多层级) 与研究应用的理论( 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两个维度对行为运作管理研究进行分析与综述。

2. 1 基于报童模型的单决策主体行为决策研究

报童模型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却广泛用于运作管理的研究中。在行为运作这一新兴领域中,有一部分文献研究的是将报童模型作为研究主体进行的,主要分析行为对于报童模型中的决策影响。针对单层级的研究运用的理论大多来自于认知心理学,较多考虑了损失厌恶过度自信以及有限理性等行为因素对于运作决策的影响。

Wang 等( 2009) [18]应用线性分段函数来描述决策者的损失厌恶行为,使用期望效用理论( EUT)的效用函数构建损失厌恶的报童模型,研究发现考虑缺货成本时,损失厌恶的决策者的订货量会比风险中性的决策者多,而且损失厌恶的决策者的最优订货量是批发价格的增函数,零售价格的减函数,这个结果在传统报童模型中不可能出现。研究发现当价格高于一个阈值时,风险厌恶的零售商的订货量将会小于任意数量,即最优订货量随着销售价格的增加而减少。随后,Wang and Webster ( 2009) [19]构建了具有损失厌恶的多个决策者的报童博弈模型,讨论了多个零售商之间的横向竞争问题。当具有损失厌恶偏好的多个决策者向一个风险中性的供应商竞争库存订货量时,研究发现在这个报童博弈中存在唯一的纳什均衡解,而且当“需求偷窃效应”增加决策者的订货量的时候,损失厌恶偏好会降低所有决策者总的订货量,相比集成供应链,在分散供应链中可能带来更低的库存水平。随后,FabianHerweg ( 2013) [20] 采用KÖszegi and Rabin ( 2006,2007) [21 - 22]给出的预期损失厌恶效用函数研究了损失厌恶零售商的订货决策,发现基于损失厌恶的零售商订货量小于利润最大化范式下的订货量。国内学者柳键等( 2012) [23]研究具有损失厌恶的报童模型时,考虑了同时存在剩余损失与缺货损失的情况下,分析了零售商的最优订货决策。研究发现订货量随着单位残值、单位缺货损失的增大而增大; 但随着损失厌恶系数、零售价格、采购价格的增大,订货量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这表明损失厌恶会对订货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周永务等( 2013) [24]研究了损失规避零售商在不确定性需求下的广告费用和订货量的联合决策问题,并基于前景理论框架下的损失规避效用函数建立了相应的联合决策模型. 研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损失规避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和广告费用均低于风险中性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和广告费用,而且随着缺货成本的增加,损失规避零售商会逐步减少广告投入但却增加订货量。

过度自信( Over confidence) 是众多非理性表现中比较显著的一种。Moore and Healy ( 2008) [25]在文献综述中总结了三种形式的过度自信: 过高估计( over estimation) ,过高定位( over placement) ,和过度精确( over precision) 。过高精确的个体相信自身的评估要比实际情况精准,他们对自身判断的精确性过度自信,这通常表现为对不确定性事件的方差估计偏小。Yufei Ren and Rachel Croson( 2013) [26]将过度自信行为引入到报童模型的研究中,假设决策者是具有过度精确的,给出了过度精确的决策者的需求估计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对不确定性事件的方差估计偏小来刻画决策者的过度自信行为。利用实验方法验证了过度自信是在报童决策实验中导致均值偏向效应的原因: 决策者会因为过度自信而低估需求分布的方差,进而导致订货量偏向均值,而且给出了一种减少过度自信行为的对策。周永务等( 2012) [27]将Yufei Ren and Rachel Croson( 2013) [26]的结论进行了推广,假设决策者具有对期望需求及方差预测都存在偏差的过度自信,发现过度自信零售商的订购量与理性订购量有偏差,过度自信程度、期望需求、方差以及市场环境都对过度自信零售商订购偏差量存在影响,并且过度自信会引起零售商利润的损失以及供应商利润的偏差,偏差量与过度自信程度呈正比。

Su ( 2008) [28]研究了报童模型决策过程中的有限理性问题,并首先引入定量选择模型来刻画决策者的订货量决策的概率分布,使用随机选择规则来表示决策者的有限理性,解释了行为实验中的订货量偏向现象,并指出决策者的随机订货行为是造成牛鞭效应的重要原因。

在许多社会环境中都会存在“社会比较”现象,伙伴间的社会比较可以给个体以强烈的隐含激励,Buket Avc1 ( 2012) [29]等研究了社会比较作为激励的报童模型决策问题,首次在社会环境下研究报童问题,给出了社会环境下估计同伴绩效的效用模型。研究发现社会比较会导致决策者最优订货量的偏离,这主要是因为决策者满足其社会目标造成的。从以往的研究发现,针对报童模型的行为运作研究主要围绕单产品单周期展开,关注各种行为因素对决策者最有订货量的影响。

2. 2 供应链多决策主体行为决策研究

考虑行为因素的多层级运作系统研究大多考察的是二级供应链,关注到的行为因素包括损失厌恶、过度自信、公平关切以及社会偏好等。

Wang and Webster ( 2007) [30]研究了不确定性市场需求下,一个风险中性制造商向损失厌恶的零售商销售易腐产品的离散供应链问题。分析了会导致零售商订货了降低与供应链总利润降低的gain /loss( GL) sharing 机制对消除损失偏误的作用,并设计了一种GLB 合同,这个合同可以协调供应链,在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任意分配供应链利润。国内学者李绩才等( 2013) [31]将Wang and Webster ( 2009) [19]的研究推广到了一对多型供应链系统中,以一个两阶段的供应链系统为研究背景,建立了下游损失厌恶型零售商之间存在竞争的收益共享契约协调模型。研究发现,竞争性的多零售商之间存在唯一的纳什均衡总订货量使其期望效用实现最大化,且总订货量随零售商数目的增加而增加、随零售商风险厌恶程度的增加而减少。这个结果与Wang and Webster( 2009) [19]的结果是相同的。在此基础上,研究发现在整个供应链系统中存在唯一的“批发价- 收益共享系数”比值能够使供应链利用收益共享契约达到协调。

赵道致与吕欣( 2011) [32]考虑了由一个完全理性的零售商与一个过度自信的供应商构成的二级供应链系统,将过度自信系数引入VMI 模型之中,分析了随机需求下供应商的过度自信程度对零售商和供应链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指出当市场需求出现有利信号时,供应商过度自信有利于零售商利润的越高,同时分别在成本信息对称和不对称两种情形下给出了基于数量折扣的VMI 协调契约模型。

运作系统是一个复杂性的系统,决策者不仅会关心自己的收益,也会受到一定的社会规范的影响,那么从社会系统角度来考察决策者的行为对运作绩效的影响,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方向。在运作系统中,决策者会具有一定的社会偏好,关心自己在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声望等,决策者还有可能是公平关切的,不仅关心自己的收益,也考虑他人的收益。Loch and Wu ( 2008) [33]提出决策者的社会偏好,比如利他、认同以及地位寻求等也会影响供应链绩效公平对于决策者的决策会产生重要影响,许多文献都对这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Rabin( 1993) [34]提出了程序公平( Procedure Fairness) 来解释人们会善待那些善待自己的人,惩罚那些亏待自己的人。而Fehr and Schmidt ( 1999) [35]则通过考虑人们对不公平的厌恶来用数学模型刻画了分配公平( Distributive Fairness) 。在供应链系统相关文献中研究考虑较多的还是分配公平。近几年,在供应链系统研究中考虑公平因素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热点。Cui 等( 2007) [36]首次将公平行为引入到二级供应链系统中,利用FS 模型刻画公平关切行为,分析“公平”对供应链协调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供应链系统成员是具有“公平关切”时,可以利用批发价合同来实现供应链协调,同时可以实现渠道效用最大。随后, Ozgun Caliskan - Demirag 等( 2007) [37]将Cui 等( 2007) [36]的结论推广到了市场需求是非线性的情况,考虑当市场需求分别是指数需求、常数弹性需求等非线性需求时, “公平”因素对供应链协调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只有零售商是公平关切时,相比线性市场需求,在指数市场需求时,只需要更宽松的条件即可实现供应链的协调。Ho and Su ( 2010) [38]提出了同伴诱导公平( Peer - induced Fairness) 概念,用来解释人们可能会将同伴作为参照点来估计自身的收益。随后,Ho、Su and Wu ( 2013) [39]将同伴诱导公平引入到了供应链系统中,讨论了一个“一对二”二级供应链,其中第二个零售商既关心供应商的收益又关心第一个零售商的收益。在此文献中,作者同时将分配公平与同伴诱导公平引入到研究中,分析两种类型的公平因素对决策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只有分配公平存在时,批发价会低于标准批发价,当两种公平因素都存在时,供应商给第二个零售商的批发价格高于给第一个零售商的批发价格。此时相比较第一个零售商,第二个零售商获得的渠道利润会比较低。

国内学者供应链管理决策中公平因素的研究也取得了比较多的成果。杜少甫等( 2010) [40]使用一个更加简洁的效用函数来刻画公平关切,分析一个具有公平关切的零售商与一个完全理性的供应商构成的二级供应链系统中公平因素对于供应合同的影响,研究发现零售商的公平关切行为不改变供应链的协调状态。以上的研究讨论的公平参照点是绝对公平,而随后杜少甫等( 2013) [41]将Nash 讨价还价解作为公平参照点,构建了相对公平关切体系,并给出了零售商与集中供应链的最优决策。赵道致与吕欣( 2013) [42]则在VMI 机制下讨论公平因素,分析供应商的公平偏好对供应链各成员及整体产生影响的机理。作者通过建立主导零售商与供应商间的斯塔克伯格博弈,得到公平偏好起作用的边界条件,并发现存在一个价格阀值,使得当产品的销售价格高于该阀值时,供应商产生公平负效用; 而且这个阀值的高低与零售商的渠道力量呈正相关关系; 当销售价格高于阀值时,供应商的公平负效用会随自身嫉妒心理强度的增强而先减小后变大; 供应商的公平偏好会加剧供应链内的双重边际效应。谭佳音与李波( 2013) [43]品在牌竞争与渠道竞争共存的两级供应链结构中研究零售商的公平关切行为对批发价格契约供应链协调效果的影响问题。研究发现在零售商实力与制造商相当的条件下,零售商的公平关切行为可以使批发价格契约实现更高的协调绩效;在零售商实力水平明显强于制造商时,零售商的公平关切行为使批发价格契约相比纯粹的收益共享契约表现出优势。邢伟等( 2011) [44]则在双渠道供应链系统中,分析了生产商是否关注渠道公平与零售商市场份额的关系。

3 现有文献评价

已有研究证实,行为因素是直观存在的并且在经济、金融、市场和组织行为学中得到了很好的证实和研究,行为科学也已经在经济、金融以及营销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与应用。但是在运作管理领域,却很少用行为因素来描述报系统决策偏差。因此,研究行为因素对运作系统决策的影响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国内外学者在基于行为因素的供应链决策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也取得了比较多的研究成果。尤其是近五年来,这个领域的研究已经成为运作管理研究的一个热点。上述研究对于理解人的行为因素对运作管理系统的影响有较大的指导作用,也丰富了运作管理的研究领域。但现有研究也还不完善,基于行为理论的供应链决策研究还有很大研究空间,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当前行为运作研究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研究的范围比较狭窄,研究空间巨大。目前,行为运作的研究还只是处于“萌芽发展期”,覆盖面有限。从以上总结来看,研究层级还大多局限于报童模型与二级供应链系统,大多关注的行为因素还限于损失厌恶、过度自信、有限理性以及公平关切等有限的几方面。对比传统的运作研究,可以扩展研究层级,考虑将行为领域中更多的研究成果引入到行为运作研究之中来。

其次,数学运算技术制约了行为运作研究。由于许多考虑行为因素的模型构建比较复杂,造成求解困难,影响结果分析。比如S 型效用曲线刻画损失厌恶因素时非常复杂,多数行为运作研究采用线性分段函数来描述损失厌恶行为,本文综述的所有讨论损失厌恶行为的研究都是采用了这种函数表达形式。尽管如此,当面临随机市场需求时,在研究稍复杂的供应链系统中行为因素的影响时,仍然很难求解。这可能也是目前行为运作管理还仅限于研究有限的几类行为因素的原因之一吧。由于许多行为因素的模型表述非常复杂,这为我们采用产生式研究方法进行研究造成了阻碍。这就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改进数学运算技术或是使用许多计算机软件来进行分析。

再次,国内外学者对行为运作研究的关注点也有较大差别。从上文总结发现,国外学者更加关注“战略层面”的研究,而国内学者更加关注“战术层面”的研究。比如在考虑公平关切行为对供应链决策的影响时,Cui 等( 2007) [36]重点讨论的是在一个简单二级供应链系统中引入公平关切行为,仅讨论简单的批发价合同,是将公平关切行为引入供应链决策研究的首创者。而国内学者大多关注在具体环境中讨论公平关切行为,注重技术层面的讨论。就如同赵道致与吕欣( 2011、2013) [32、42]关注的是VMI 机制下过度自信及公平因素对供应链决策的影响; 谭佳音与李波( 2013) [43]关注的是品牌竞争与渠道竞争共存的两级供应链结构中公平关切行为对批发价格契约供应链协调效果的影响问题; 邢伟等( 2011) [44]则关注双渠道供应链系统中,公平对供应链的影响。

总体而言,行为运作研究以逐渐成为运作管理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当前研究还只是关注于有限的几种行为因素,应用思维建模的方式进行行为运作的研究仍然是重要的研究范式。

作者简介:
张鹏( 1979—) ,男,山东邹平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及决策分析;
张杰( 1957—) ,男,北京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运营与供应链管理、企业流程管理以及项目管理;
马俊( 1970—) ,女,山东邹平人,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拍卖与招投标、供应链管理。

【声明】本文由 思谋科普组 发布,所涉及言论仅代表作者观点,若有侵权或违规信息,请联系我们处理。除非另有说明,可自由分享(转载)本文内容,但必须保持署名、涉及商业用途应获得原作者授权。
网址引用: 思谋科普组. 供应链管理领域的行为运作(Behavioral Operations)研究文献综述. 思谋网. https://www.scmor.com/view/2183.
(0)
思谋科普组的头像思谋科普组网站团队
上一篇2015年3月14日
下一篇 2015年3月17日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