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的理论文献分析

基于对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Vendor-Managed Inventory,VMI)在国内外发展的研究分析,将其理论发展划分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信息共享、决策分析、协调优化研究以及第三方物流参与几个发展阶段,通过对每个阶段的文献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进而找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为VMI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方向。

供应商库存管理是指将库存管理引入供应链中,供应链中上游企业根据用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和库存信息等管理控制下游用户库存水平[1]。基于Magee[2]提出供VMI的定义以来,得到学术界和企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目前,不少专家和学者基于多个角度对VMI模式分析,在不断深化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慢慢演化出新的变体,并且截至目前仍处于不断演变、发展和完善中。在对目前的研究成果分析和总结中发现,每个阶段的研究热点都不相同,其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1 VMI模式发展阶段概括

VMI模式发展阶段包括: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信息共享、决策分析、协调优化研究以及第三方物流参与的VMI模式。本文主要针对上述四个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四个阶段的研究成果如表1所示。

表1 VMI模式发展主要阶段

图片:1.JPG

2 阶段研究综述

2.1 阶段一: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信息共享

2.1.1 信息纵向共享

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因而在实际运作中供应链整体运营成本和风险都有上升,学术界把这种现象统称“牛鞭效应” [3]。“牛鞭效应”是指在市场营销过程中普遍存在高风险,这种风险直接增加了供应商的供货和库存风险,严重时可以扰乱生产商的计划和管理秩序,使得生产、供应和营销紊乱,解决“牛鞭效应”是确保企业正常的营销管理和优质客户服务的关键。

2.1.2 信息横向共享

当供应链上下游出现两个或多个成员时,就会存在横向信息共享问题。但斌等[4]以生产提前期为变量,建立供货商库存成本模型,通过研究由两个制造商和一个购买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系统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共享生产进度信息有利于增加收益,并且只要其中一个供应商生产提前期发生改变,供应商的最小期望成本都会增加,与是否共享信息无关。

2.1.3 概括

在对现有文献的分析过程中发现VMI模式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信息共享问题集中表现在上下游成员的纵向共享信息。大量研究证据表明VMI模式无论是营销理念还是可控性都高于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能够较好地抑制“牛鞭效应”。在文献的搜集中发现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信息横向共享的研究文献比较少。

2.2 阶段二:VMI模式下的决策分析

2.2.1 供应链管理决策问题

传统的经济订货EOQ模型不适合于VMI模式,不少学者都对供应链管理决策模型进行升级优化。Dong等[5]针对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系统,通过在传统的经济订货量EOQ模型上引入VMI模式后比较了前后的库存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成员的收益变化。余玉刚等[6]考虑了由一个供应商和多个订货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通过建立易腐商品VMI库存模型来分析供应商管理多个订货商的库存问题。研究表明易腐商品变质率对库存成本和补货策略有很大影响。

蔡建湖等[7]就转运策略问题建立了由一个供应商和具有多个销售网点的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库存转运模型。通过Stackelberg博弈求出最终的库存数量和销售价格。蔡建湖等[8]以单位转运价格为参数,考虑季节性商品的特性,进一步总结分析库存转运策略对零售商和供应链整体效益的影响。研究发现,实施VMI模式下的库存转运策略能够实现pareto改进。从上述研究中可以发现,库存转运是蔡建湖研究的创新点,他的研究拓展了供应链模型中上下游成员间利润分配问题。

2.2.2 供应链合作对象选取

供应链合作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合作对象同时参与多条供应链和外包业务等的风险。诸多学者对供应链中合作对象的选择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目前很少涉及VMI模式下合作对象选择问题。刘德海等[9]分析了一个在零售商处于主导地位的二级供应链系统中供货商选择的选择问题。考虑了零售商选择合作对象时的影响因素,并设计出合理的契约。在考虑将不能量化的信任度转化成基础设备和培训效率等可量化的指标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2.2.3 概括

以上文献大多是针对一对一、多对一或一对多的供应链进行研究分析的,几乎没有考虑多对多的供应链模型,这与实际有很大差异,实际中的供应链由上下游有多个具有竞争关系的成员组成;此外,随着更加复杂的供应链系统的出现,VMI模式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现有文献大多只考虑比较简单的VMI模式的供应链,对复杂VMI模式的供应链研究较少。

2.3 阶段三:VMI模式下供应链协调优化研究

2.3.1 协调优化的必要性

国内外许多学者在VMI模式对单个成员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Dong基于VMI模式进行,研究发现采用VMI模式后,供应商的利润在短期内有所下降,只有交易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才有所上升,而零售商的利润有所提高。该模型由于只考虑两级供应链,所以局限性比较大。在此基础上,王卫平等[10]扩展了Dong的模型,对短期内的三级供应链系统及实施VMI模式后的各成员和整体供应链利润的变化分析得出必须制定合理的供应链协调契约。目前比较常用的契约包含批发价契约、回扣契约等在内的七种契约[11]。并且收益共享契约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及焦点。

2.3.2 研究结论

(1)两级供应链协调优化。Wangetal[12]研究了二级供应链系统以及在实施VMI模式后的利润分配情况。市场需求是随价格随机变动的,价格弹性系数直接影响着各成员及整体的利润。零售商的利润分配是根据渠道成本分摊比率制定的,针对具有风险中性的良机VMI供应链,通过传统VMI、Nash均衡和Stackelberg博弈等三个VMI协调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只有Nash均衡VMI模型能达到整体绩效最优,各个成员之间的利益都能得到最大改善。

(2)多级供应链协调优化。针对VMI模式下的供应链协调优化问题大多数文献只考虑两级供应链,对多级VMI模式的供应链研究成果较少。龚晓薇等[13]针对由一个生产商、供应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三级供应链短期内使用VMI模式对供应链参与成员和整体效益的影响研究,解出各个成员间的利润分配。

2.3.3 研究总结

通过引入相应的收益共享因子或剩余补贴因子对集中式决策和分散式决策的供应链模型研究是协调优化研究领域的核心内容,最终使得整体效益实现Pareto最优。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级供应链,针对多级供应链的研究甚少涉及到,就目前来说,收益共享契约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及焦点,在今后可以拓展到其他种类的契约,比如说基于期权契约在鲜活农产品供应链领域的应用。

2.4 阶段四:第三方参与的VMI模式研究

研究发现收益共享契约很难协调优化下游参与成员比较强势的供应链系统,此时VMI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坏整个供应链的绩效。DonMills[14]研究发现,北美的一家百货公司在与各个供货商运用VMI模式后,超过99%的服务水平的供货商基本上没有,而且被迫将实施VMI模式的各类供货商从几百个降低到不足50个,不少供应商尝试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方式来破解当前的这种现象,实现对VMI模式的研究,分析出TPL-VMI的运营模式。

2.4.1 分散式TPL-VMI模式

有学者针对供应链企业只有一个成员情形进行研究也就是说第三方物流企业支针对由一个供应商和购买商的VMI直达服务,并对第三方参与的VMI模式进行研究,Kuk[15]研究了整合后的物流以及对VMI模式的冲击,并定性分析了第三方物流引入VMI模式的可行性。杨阳和刘志学[16]基于系统动力学相关理论,从牛鞭效应、库存水平等不同角度综合分析所建立的模型,研究表明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后,供应链的整体利润和VMI的实施效果都能得到改善。图1描述的是分散式TPL-VMI额供应链结构。

图片:2.JPG

图1 分散式TPL-VMI额供应链结构

2.4.2 Supply Hub模式

Supply Hub模式是对具有多个供货商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实行VMI模式提供集中式服务的最经典的模式,是基于VMI模式演化而来的,对多个供货商的原材料库存进行集中处理与管控,为制造商提供原材料供应与直接送达服务是可以实现的功能。Supply Hub是指位于制造商附近用于储存供应材料的设备或场所,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管理,并且货款在原材料被真正使用之后才能被获取[17]。图2是Supply Hub的供应链结构[18]。


图片:3.JPG

图2 Supply Hub的供应链结构

2.4.3 总结

第四阶段,理论界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焦点是关于Supply Hub模式。应从商品供应商及供应链整体利益出发,并对分散TPL-VMI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出第三方物流起到减少成本、分散风险、降低损失的重要作用;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上游企业的直接送达服务,并将之付诸于实践之中。

3 总结与展望



对学术界关于VMI模式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发现,其发展路径大致划分为:各成员间信息共享、各成员间的决策分析、供应链协调优化以及第三方企业参与模式。整个VMI研究模式是基于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改进创新的方式进行的。本文是基于各阶段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并提出VMI模式下的相应问题和研究缺陷,主要体现如下方面:(1)未将信息泄露和共享的激励机制考虑在内;(2)关于由多个员组成的上、下游及多级供应链的管理决策分析和相关协调优化机制设计方面的研究几乎为零;(4)若如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零售企业采用SupplyHub模式,其内部的运营纬度和管理决策纬度方面的问题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5)基于VMI模式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的内部管理决策纬度方面的问题甚少涉及,以上五个方面将是供应链研究的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作者】 赵帅; 【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WALLERM,JOHNSONME,Davis T . V e n d o r -Managed Inventory in the Retail Supply Chain [J].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1999,20(1).

[2]MAGEEJF.Production Planning and Inventory Control[M]. New York : Mc Graw – Hill Book Company,1958.

[3]LEE H L , PADMANABHAN V , WHANG S .Information Distortion in a Supply Chain:The Bullwhip Effect[J]. Management Science, 1997, 43(4).

[4]但斌,肖剑,吴庆.VMI模式下供应商之间的生产进度信息共享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9,23(4).

[5]YANDONG,KEFENG XU. A Supply Chain Modelof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J]. TransportationResearch Part E, 2002,(38).

[6]余玉刚,梁墚,王晨,王志强.一种考虑最终产品变质的供应商管理库存集成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2004,12(2).

[7]蔡建湖,黄卫来,程海芳.单供应商面对具有多个销售点的零售商时的VMI模型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5).

[8]蔡建湖,周根贵,黄卫来.VMI下的两级供应链库存决策模型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8,11(4).

[9]刘德海,王维国,王迅.不完全信息下选择供应链VMI合作伙伴的信息甄别模型[J].运筹与管理,2009,18(2).

[10]王卫平,朱扬光,杜少甫.3层供应链VMI集成的短期效果与博弈分析[J].管理学报,2007,4(2).

[11]GRAVES SC. Handbooks in Operations Researchand Management Science:Design, Coordination and Operation[M]. Amsterdam , North-Holland: EISEVIERB.V., 2003.

[12]WANG YZ,LI J,SHEN ZJ. Channel Performanceunder Consignment Contract with RevenueSharing[J]. Management Science, 2004, 50(1).

[13]龚晓薇,糜仲春.二级VMI集成的Shapley指数收益分配方案[J].运筹与管理,2009,18(1).

[14]MILL S D. Vendor-Managed Inventory: Best Practice, Or Best Forgotten[J]. Canadian Transportation Logistics,1997,1(1).

[15]KU K G. Ef fectiveness of Vendor – Managed Inventory in the Electronics Industry:Determinants and Outcomes[J].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2004(41).

[16]杨阳,刘志学.供应商管理库存与第三方物流的系统动力学模型[J].系统工程,2007,25(7).

[17]BOWERSOX D J , GLOSS D J . Logistical Management:The Integrated Supply Chain Process[M]. NewYork:Mc Graw-Hil1,1996.

[18]赵道致,吕昕.供应商管理库存理论发展综述与评价[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

【声明】本文由 思谋科普组 发布,所涉及言论仅代表作者观点,若有侵权或违规信息,请联系我们处理。除非另有说明,可自由分享(转载)本文内容,但必须保持署名、涉及商业用途应获得原作者授权。
网址引用: 思谋科普组. 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的理论文献分析. 思谋网. https://www.scmor.com/view/2358.
(1)
思谋科普组的头像思谋科普组网站团队
上一篇2015年8月19日
下一篇 2015年9月9日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