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生态链形成动因:生态位和供应链外包理论视角

随着智慧物流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物流企业纷纷向智慧化方向转型。传统的物流服务供应链发生新的演变,智慧物流生态链逐渐形成。文章基于生态位理论,对生态位理论在智慧物流生态链中的表现进行了分析,从内在推动力、外在拉动力和催化剂作用三方面探讨了智慧物流生态链的形成动因。基于供应链外包理论视角,对智慧物流生态链的形成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原文引用:刘伟华, 吴文飞, 王思宇, 金瑞. 智慧物流生态链形成动因:基于生态位理论和供应链外包分析的视角[J]. 供应链管理, 2020(3):57-68.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5G、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孪生、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加速发展,世界已逐渐步入智慧经济时代。智慧经济时代是创新性知识占主导、创意产业成为龙头产业的知识经济时代,是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经济形态( 陈世清,2016) [1]。随着智慧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新零售、智能制造等领域对物流的更高要求,智慧物流逐步兴起。智慧物流是指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等智慧化信息技术,使供应链系统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的一种物流形态( 韩东亚、余玉刚,2018) [2]。近年来,智慧物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统计,2020 年中国智慧物流市场将达到5300 亿元,随着智慧物流技术的不断成熟,智慧物流已经成为现代物流新的发展潮流。

智慧物流的加速发展,将推动物流业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促进集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服务于一体的智慧物流系统的建设。这种智慧物流系统的发展和普及有利于重塑整个物流体系,为物流业注入新的生命力,实现物流作业的数据化、高效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此外,企业间通过基础设施、信息服务和数据的共享,进一步巩固建设持续改进的智慧物流生态链系统。

在生物学中,“生态链”是指相互制衡的链状系统,存在数量、能量传递递减的规律,不同节点的成员具有不同的生态位,形成彼此连接的生态关系( 张海涛等,2018) [3]。目前还没有关于智慧物流生态链的完整定义,本文根据“智慧物流”和“生态链”的有关参考文献,特提出智慧物流生态链的如下定义。智慧物流生态链是以物联网、大数据为技术支撑,以平台运营中心为核心,由供给生态群、物流生态运营商以及需求生态群组成的生态链结构。其中,两端的供给生态群和需求生态群通过物联网形成社群,使得供应商之间、客户之间产生相互影响。物流生态运营商负责通过平台运营中心,在智慧仓储、智慧云配等技术支持下,实现两个社群的高效匹配。

近年来,随着智慧物流生态链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国内一批企业已经进入智慧物流生态链建设的初步阶段,如日日顺物流在生态场景物流上的探索、中外运和中储在智慧物流生态链构建上的探索发展等都表明实施物流生态链管理、建立互联互通的全球化的生态型供应链体系势在必行。这些领先的中国物流企业在传统的物流服务供应链模式基础上,利用智慧技术对原有的供应链结构进行了突破,形成了独特的智慧物流生态链结构。预计未来,智慧物流生态链将进一步引领智慧物流变革,带动互联网深入产业链上下游,助推“协同共享”的智慧物流生态体系加快形成(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17) [4]。

当前,我国智慧物流正处在蓬勃发展的成长期,探索智慧物流生态链的形成动因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厘清智慧物流生态链的概念、机理机制、脉络结构和特点,还有助于深入洞察智慧物流供应链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智慧物流发展提供系统的对策建议。然而,既有的智慧物流研究尚未涉及生态链的分析,更缺乏关于智慧生态链的动因研究,对于深入理解智慧物流生态链的形成动因存在重大的理论缺口。

为了弥补上述研究的缺陷,本文将研究如下几个问题:

(1) 生态位理论是如何在智慧物流生态链中体现的?
(2) 智慧物流生态链的形成动因到底是什么?
(3) 基于外包视角的智慧物流生态链构建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

本文对智慧物流生态链的形成动因进行了翔实的论述,通过生态位基本理论和生态链经济学分析,回答了上述问题。第一,从生态进化视角看,物流企业业态的演进过程与自然生态系统进化有相同之处。第二,智慧物流生态链形成需要主观动因和客观动因的共同作用,同时,智慧物流技术创新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等客观实际对智慧物流生态链的形成也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第三,基于外包理论视角,进行了智慧物流生态链的经济学分析,发现对于某项智慧物流服务,生态链构建后企业提供该服务所付出的总成本、企业拥有的智慧物流服务能力上限、潜在机会成本、总需求量和企业拥有的智慧物流服务能力的最优边界对物流企业是否构建智慧物流生态链起着决定性作用。

本文的其余部分安排如下: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智慧物流生态链的相关理论; 第三部分进行智慧物流生态链的形成动因分析; 第四部分介绍基于外包视角的物流生态链构建经济学分析; 第五部分介绍主要结论展望。

二、相关理论分析

本部分从生态位的基本原理、生态位在智慧物流生态链中的表现、生态链经济学分析三个方面介绍相关理论,进而深入探索智慧物流生态链的形成动因。

(一) 生态位的基本原理

经过多年的系统化发展,生态位理论体系已较为成熟。根据陶瑢( 2018 ) [5] 和李振基( 2000) [6]等人对于生态位基本理论的阐述,探讨生态位理论的主要概念和主要内容。生态位分离是指在资源有限情况下多物种之间为避免过度竞争而出现的一种情况。当多种物种在同一地域空间中生活繁殖时,资源损耗将加速,为实现多物种之间的长期共存,就必然迫使不同物种具有不同的生态位,以减少物种间的竞争,扩大资源的有效利用。每一个单一物种都有不断扩大自身数量的愿望和增长的潜力,并且每一个单一物种都渴望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生态位扩充理论是帮助不同物种探索更大发展空间、维持平衡生态的理论。在物种间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生态协调理论是为了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以及各物种之间的协调发展,进而实现生态秩序的搭建。生态位优化理论是指在环境资源一定时,最优化环境因素。

(二) 生态位在智慧物流生态链中的表现

物流企业的生态位是指某类物流企业在物流供应链中所处的时空位置和可利用的资源。徐芳和李建华( 2005) [7]介绍了物流企业生态位的基本原理和模型,如图1 所示。每个智慧物流生态链中的企业都拥有自己的生态位,如果企业本身竞争力较弱,其在生态链中的位置就会被侵占( 如图1 ( a) 所示) 。在物流企业之间不断竞争的背景下,竞争力强的物流企业将会侵入其他竞争力较弱物流企业的生态位,或者竞争力较弱的物种进行创新,进而跃升到另一生态位( 如图1( b) 、图1 ( c) 所示) 。竞争均衡出现后,将会出现新的物流企业生态位布局( 如图1 ( d) 所示) 。从生态进化视角看,我国物流企业生态位不断拓展的过程就是物流企业业态不断演进的过程: 即物流企业系统从低端到高端、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实际企业运营中,日日顺的物流生态链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在日日顺物流生态链中,服务于用户的“车小微”的经营分为五个层次标准: 送货司机、送装服务兵、成套服务师、微店主和社区服务管家,在每个“车小微”的发展过程中都在不断地发生着这种生态位的变化。

智慧物流生态链形成动因:生态位和供应链外包理论视角
图1 两个企业生态位的竞争排斥

(三) 生态链经济学分析

基于外包理论视角,对物流企业构建智慧物流生态链进行经济学分析,旨在探索物流企业构建生态链的临界点,从而为物流企业智慧化、生态链化发展提供参考。

随着智慧经济的推动和发展,智慧物流生态链作为新的企业组织业态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物流行业内一种新的经济现象。智慧物流生态链的构建能够带来很多益处,包括降低交易成本,产生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学习效应,但是智慧物流生态链的构建同样也会产生弊端,如专用资产的大规模投资以及管理资源转移和耗费等( 刘彦平,2005) [8]。

因此,构建企业之间的智慧物流生态链,需要综合考虑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联关系,同时也要考虑由此产生的正外部性的影响,即由于企业间的智慧物流生态链的构建,可能会对社会经济层面产生其他的影响。物流企业作为发展智慧物流生态链中的基本个体,是实施主体,也是体现智慧物流生态链效益最直接的个体。因此,考虑是否构建智慧物流生态链时,不仅要将视角放在企业内的成本利润上,更应该将视角摆在由此带来的正负外部性层面上。

从上述文献来看,目前关于智慧物流生态链形成动因的阐述比较缺乏,尚未有专题的论文开展这个方面的研究。为此,本文将按照主观动因、客观动因和催化剂作用三个方面详细分析智慧物流生态链的形成动因。同时,本文采用外包理论视角,进行了智慧供应链构建的经济学分析,弥补了现有文献的不足。

三、智慧物流生态链的形成动因

所有事物的形成、迭代和发展都是事物主观因素以及客观环境因素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两者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智慧物流生态链的形成同样需要主观动因和客观环境动因的共同影响。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是当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两者都是促使代表社会进步的增量空间形成的积极因素( 李东、苏江华,2011) [9]; 同时政府政策的支持也能使企业沿着市场需求的方向前进,因此,智慧物流生态链理论和技术的双重创新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等客观实际对智慧物流生态链的形成也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构建了如图2 所示的智慧物流生态链的形成动因机制模型。

智慧物流生态链形成动因:生态位和供应链外包理论视角
图2 智慧物流生态链的形成动因机制模型

(一) 智慧物流生态链形成的内在推动力分析

智慧物流生态链形成的主观动因是智慧物流生态链形成动机、产生行为的基础和根源。智慧物流生态链形成的主观动因越强烈,其诱发产生智慧物流生态链形成的行为越强烈; 智慧物流生态链形成的主观动因贯穿智慧物流生态链形成的始终,发挥着永恒的动力作用。

智慧物流生态链形成的内在推动力主要包括物流企业自身发展需要、企业主体博弈结果和双边效应的影响三个方面,三个方面均强调物流企业参与智慧物流生态链构建的自身发展动力。

1. 物流企业主体自身智慧化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物流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运行进入常态化,物流业也出现增速缓慢、劳动力成本攀升的情况,物流成本过高已成为中国经济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主要阻力之一。在这一现实背景下,物流企业不断追随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浪潮,不断完善自身整体布局,加速了对智慧物流生态链构建的探索应用。

在物流成本过高的压力下,物流企业纷纷加大创新投入,以使企业朝着更加专业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进而突破企业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的困境。以中国外运为例,以中国外运化工的客户需求为基础,经中国外运化工与股份公司IT 部双方技术团队密切配合,先后打造并上线了OMS、BMS、TMS 等,建立了中国外运危化品智能转运中心,提升了公司面向智慧物流的综合服务能力,物流效率显著提升: ①装卸效率显著提升,由原先的长时间排队等候,到现在基本即到即装、即到即卸。②在转运中心的保障下,区域配送比例提升,现配送比例由原来的20% ~ 30%,上升到80%以上,使车辆的周转时间提升1 ~ 2 天。③节能减排,燃油叉车换电动叉车作业、集卡换小车集散货,使尾气排放下降约30%。

因此,在智慧物流发展的潮流下,为进一步降本增效,物流企业开始从具体的物流运输环节的管理逐步转变到对整个物流供应链的整合优化上来。智慧物流相关技术的发展为供应链的整合奠定了基础,将引领智慧供应链变革,而智慧物流生态链的顺势发展不仅能提高物流企业供应链的效率,还能带来额外的附加值,是物流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源泉。

2. 物流企业主体相互博弈的结果

竞争合作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范畴,也是智慧物流生态链中的各个参与物流主体所要面临的基本市场环境。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企业为了在这一市场环境下拥有一席生存之地,就必须以各种手段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实力。

在如此激烈的竞争背景下,多数物流企业迫于竞争压力,不断尝试新的商业模式,以开放的心态深入拥抱智慧物流生态链。如林安物流通过搭建资源生态和货源生态,不断实现价值的闭环创造; 日日顺物流通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不断为顾客提供供应链一体化的定制化服务,让生态链中的企业变成一个创造价值的链群组织,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化基础物流服务的同时,让消费者感受到温度。

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下,企业之间共生、互生、重生的协作理念也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据显示,近80%企业的外部费用( 如外包、中介、咨询等) 超过内部费用,并且有超过50% 的企业表示对合作伙伴高度甚至非常依赖[10]。在当今这样一个“优胜劣汰” “万物互联”的商业环境下,物流企业积极构建智慧物流生态链显得尤为重要。

3. 双边效应带动智慧物流生态链势能和动能的提高

同一市场内的双方具有相互依赖性的这种现象称为双边网络效应( Hunt,2003; Weyl,2010) [11 - 12]。随着智慧物流的蓬勃发展,供需两方的数量日益增多,智慧物流市场越来越大,有更多的利益相关方企业想要加入智慧物流生态链的形成中。智慧物流生态链连接了智慧物流服务的需求方和供给方,在双边效应的进一步推动下,智慧物流生态链对用户双边的供需匹配得越好,对于任何一方用户群体的价值也越高,最终整个生态链的体系更加完整,功能更加健全,参与者享受到更高的社会福利。

随着整个智慧物流生态链的功能越来越完善,各个主体参与智慧物流经济活动的实际能力也越来越强大,信息资源传递和共享的速率也越来越快,因此各个参与主体所具有的信息“势能”和信息“动能”也越来越大。其中,“势能”是指参与主体掌握的信息量,“动能”是指参与主体的信息运行速度。整个链条中每个参与全体拥有的信息“势能”和“动能”的改善,进一步促进了作为资源信息传输载体的更高效智慧物流生态链的形成。

(二) 智慧物流生态链形成的外在拉动力分析

智慧物流生态链的形成不仅受到最主要的主观动因的影响,还受到一定的客观动因的驱动。智慧物流生态链形成的客观动因是指智慧物流生态链所处的外部环境因素对智慧物流生态链形成的驱动作用,主要包括智慧物流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数字化转型拐点已至和物流需求加速升级。

1. 智慧物流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

在智慧化、智能化、自动化背景下,外部信息环境的变化必将影响企业内部运作环境,因此物流企业必然会针对外部信息环境的变化采取相应的策略,从而使得企业内部保持稳定; 这种内外变化会使得物流企业朝着智慧物流生态链方向发生改变,进而拉动智慧物流生态链的形成与演化。

企业外部环境最重要的变化体现在企业外部商业模式的改变。新的物流模式背景下,研究重点从物流标准化转变为供应链定制化,以提高供应链全链路的效率增值; 从与客户间无交互转变为追求全流程的最佳用户体验,同时还有让其保持持续的交互,以延伸服务价值。正如日日顺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一铎所说,未来的商业模式将从分工式向共创式变化,各企业线上线下多元化的物流服务面临如何资源共享、共创价值的问题。商业模式的变化,不仅会使物流企业发生更加智慧化、更加智能化的量变,还会使物流企业发生业务形式的质变,如在外部环境变化压力的影响下,日日顺物流通过搭建智慧物流生态链平台不断向开放、智能、共享、社群业务模式转变,从而为需求者提供一个智慧生态链,使得客户可以更加专注于智慧服务( 搜狐网,2018) [13]。

2. 数字化转型拐点已至

数字化技术是指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赋能物流流程各环节和各领域的技术。数字化技术实现了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提升物流企业服务能力、扩大其盈利能力的同时,进一步突破了物流企业发展滞缓的局面,拉动物流企业转型升级,促使企业突破转型拐点。

所谓拐点,是指从传统模式转换到新商业模式的转折点。传统的物流企业多是依靠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来盈利,但是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生产能力也不断扩张,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已经不能进一步助推企业取得实质性突破和发展。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区块链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以及多物流场景的开发和创新,不断拉动物流企业进行新旧模式的转化,进而突破物流企业新旧商业模式转换的拐点。

当今时代是一个相互合作与融合的时代。一方面,依靠资源共享、数字化融合、科技创新,可以实现传统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产生的经济效果。另一方面,新时代对物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越来越高,智慧物流生态链作为物流业新的产业运营形式在数字化技术的驱动下应运而生。相比于传统规模经济下的物流产业,智慧物流生态链依托5G、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建立共享协作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重塑产业分工,整合资金流、信息流、商流和物流资源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并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挖掘新的价值链,可以营造合作共赢的物流行业生态。

3. 物流需求加速升级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物流企业规模变大、数量增多、服务质量逐年提升。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适应消费者新需求,物流联盟、智慧物流企业等业态迅速发展。

物流需求向智慧化演化,促使智慧物流生态链加速形成。《中国智慧物流发展报告》显示,到2025 年,智慧物流市场的规模将超过万亿元。在目前电商快速发展、新零售兴起及C2M 兴起的大背景下,消费者物流需求已从单一化、标准化转向智能化、差异化、个性化,这些变化对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发了智慧物流企业的产生,进一步促进了智慧物流生态链的形成。

(三) 智慧物流生态链形成的催化作用分析

在智慧物流生态链的构建动因中,有一些动因对事物发展变化起到了促进作用,这部分动因被称为催化作用。智慧物流生态链理论和技术的双重创新和政府政策的支持加速了智慧物流生态链的形成,对智慧物流生态链形成的内外动因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 智慧物流生态链理论和技术的双重创新

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是以新理论、新技术的产生和投入为特点的技术经济活动。新理论和新技术既是智慧物流生态链形成的前提,又是智慧物流生态链形成的重要推动力量。智慧物流生态链的发展过程中新的理论、方法以及技术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智慧物流生态链中各个参与主体能够不断地接受和适应新事物和新变化,使得智慧物流生态链在结构和功能上不断地进行完善,进而推动着智慧物流生态链的形成与演化。

技术和理论的双重创新促使物流企业更加智慧化、物流系统更加智能化。技术和理论的催化作用具体体现在物联网技术的创新上。物联网是其理论和技术发展的技术基础,为智慧物流生态链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智慧物流生态链的技术核心是信息的智能获取、传递、处理和运用,涉及自动识别、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和地理信息系统四大领域( 韩东亚、余玉刚,2018) [2]。四大核心技术的创新发展为智慧物流生态链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催化了智慧物流生态链的形成。

2. 政府政策的支持

国家高度重视智慧物流生态链的发展,先后从国家层面推出了十一条配套政策,凸显了智慧物流生态链在现代经济体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助力了我国智慧物流生态链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健康有序地发展,同时为智慧物流生态链的形成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国家部委层面先后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例如,2017 年2 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提到要实施“互联网+ ”便捷交通、高效物流行动计划[14]。2017 年4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 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物流服务质量提升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创新物流服务模式”,鼓励企业积极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改造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改善客户体验[15]。

国家推出的一系列相关政策,能够为我国智慧物流生态链高效、便捷、绿色发展扫清障碍,加速推动智慧物流生态链形成“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良好局面。例如,日日顺物流在一系列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顺应物联网时代开放、协作、共赢的思路,搭建了一个资源交互对接的最广泛、最有效的平台,携手各方力量,加速推动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

四、基于供应链外包视角的物流生态链构建经济学分析

智慧物流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智慧物流生态链的加速形成,然而每个企业自身的趋利性和有限理性以及不完全信息的存在,导致物流企业主体在构建智慧物流生态链时,需要分清利弊,掌握构建智慧物流生态链的优势及弊端,才能提高企业获得经济利益的可能。基于平狄克和鲁宾费尔德( 2013) [16]以及刘伟华( 2007) [17]关于物流经济学和外包理论的分析,我们将对物流生态链构建进行经济学分析,以便进一步为深入剖析生态链的构建提供经济学理论基础。

供应链外包理论指企业为了专注于其核心竞争力,使用外部劳动力和专业服务提供者,以期达到成本降低、效率提高目的的一种服务模式( 井然哲、王金成,2012) [18]。本文将基于供应链外包理论视角对物流企业构建智慧物流生态链的临界点位置进行深入探讨,旨在运用经济学思维探索构建智慧物流生态链的动因。

通常来说,智慧物流生态链的构建可以带来如下优势。

(1) 降低交易成本。智慧物流生态链中的企业之间通过分工与协作,促使链条企业保持稳定持续的关系,形成紧密协作的生产体系,不仅有助于企业了解发展动态,还有利于降低信息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 姜忠辉、边伟军,2007) [19]。本文参考市场经济中一般企业的成本函数曲线,在刘彦平( 2005) [8]研究的基础上,得到企业物流量与总成本的函数关系,如图3 所示。在智慧物流生态链中,交易成本的降低会使总成本曲线向下移动,导致单位成本下的物流量增多,进而提高生态链中的企业经济效益。

智慧物流生态链形成动因:生态位和供应链外包理论视角
图3 短期总成本曲线

(2) 产生规模经济。智慧物流生态链的构建可以使链条中的物流企业形成一种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的关系,通过协作和大批量生产提高企业效益,获取内外部的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效益可以带动企业单位产品成本的降低( 如图4 所示) ,进而可以扩大企业营业收入。

智慧物流生态链形成动因:生态位和供应链外包理论视角
图4 规模经济成本曲线

(3) 产生范围经济。由于严格的分工与合作体系,智慧物流生态链中的企业倾向于专注于生产特定的产品,同时使用自己的技能与其他企业密切合作,进而促进价值增值。如图5 所示,其中C1 = TC(Cx + Qy) ,C2 = TC(Cx) + TC(Cy) ,产生范围经济时,即C1 ≤C2 。这样,一方面在比较优势下企业可以生产更多产品,同时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便于企业发挥自身技术专长,从而使企业实现范围经济。

智慧物流生态链形成动因:生态位和供应链外包理论视角
图5 范围经济成本曲线

(4) 产生学习效应。由于智慧物流生态链中物流企业的管理者和操作人员在生产经营中不断向别人学习或自己积累经验,逐渐掌握了生产经营方法,因此,企业生产出的既定产品边际成本( 随着Q 的增加,AC 由C 点向D 点移动) 和平均成本( A 点和B 点向C 点和D 点移动) 逐渐下降( 如图6 所示) ,从而带动学习效应发生。

智慧物流生态链形成动因:生态位和供应链外包理论视角
图6 学习效应成本曲线

通常,生态链的构建除了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产生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以及学习效应以外,也需要大规模的专项资产投资,相应的也需要转移或投资管理资源。此外,由内部组织导致的管理者和经营者的机会主义、“懒惰”和官僚主义行为造成的效率损失也应考虑。以某一智慧物流服务项目为切入点,结合智慧物流生态链的构建所带来的正负影响,研究智慧物流服务需求量与企业总成本之间的关系。现将符号定义如下:

C1: 对于某项智慧物流服务,生态链构建后企业提供该服务所付出的总成本;
T1: 对于某项智慧物流服务,不构建生态链时企业提供该服务所付出的总成本;
Q0: 不构建智慧物流生态链时,企业拥有的智慧物流服务能力上限;
Q : 外界智慧物流服务的总需求量;
Q1: 不构建智慧物流生态链时,企业拥有的智慧物流服务能力的最优边界。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构建与不构建生态链的企业成本的比较关系( 如图7 所示) 。其中由于构建智慧物流供应链需要进行一定的前期资产投资,因此在智慧物流服务需求量为0 时,构建生态链的成本要比不构建时高出一部分,随着智慧物流需求量的逐渐增多,智慧物流生态链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和学习效应等优势加快体现,物流企业提供单位智慧物流服务所消耗的成本逐渐降低,显现出了构建生态链对物流企业的现实意义。当智慧物流服务需求量非常小时,构建生态链产生的成本效应影响占主导地位,因此总成本高于不构建生态链时的总成本; 随着智慧物流服务需求量的增加,构建生态链所节约的成本逐渐覆盖初始投资产生的额外成本,因此总成本低于不构建生态链时的成本。

智慧物流生态链形成动因:生态位和供应链外包理论视角
图7 企业总成本曲线

根据企业拥有的智慧物流服务能力上限Q0和最优能力边界Q1的大小比较情况,可以得到三种不同的企业模式,分别如图8、图9、图10 所示。

智慧物流生态链形成动因:生态位和供应链外包理论视角
图8 企业模式(一)

(1) 由图8 可知,Q1 = Q0,此时可以得到以下两种情况:

①若Q1 = Q0 ≥Q ,则可知构建生态链时企业提供智慧物流服务时所付出的成本大于不构建时的成本,此时企业应该不构建智慧物流生态链。

② Q ≥ Q1 = Q0,此时由于不构建智慧物流生态链时的总成本高于构建智慧物流生态链时的总成本,此时则应选择构建智慧物流生态链。

智慧物流生态链形成动因:生态位和供应链外包理论视角
图9 企业模式(二)

(2) 由图9 可知,Q1 > Q0,此时可以得到以下三种情况:

①若Q1 ≥Q0 ≥Q ,则可知不构建生态链时企业提供智慧物流服务时所付出的成本小于构建时的成本,此时企业应该选择不构建生态链;

②若Q1 ≥ Q ≥ Q0,此时由于构建生态链的总成本高于不构建智慧物流生态链时的总成本,则应选择不构建生态链,对于Q - Q0的部分应采取外包的形式提供服务;

③若Q1 ≥ Q ≥ Q0,此时由于构建生态链的总成本低于不构建智慧物流生态链时的总成本,则此时企业应选择构建生态链。

智慧物流生态链形成动因:生态位和供应链外包理论视角
图10 企业模式(三)

(3) 由图10 可知,Q0 > Q1,此时可以得到以下四种情况:

①若Q0 ≥Q1 ≥Q ,则可知不构建生态链时企业提供智慧物流服务时所付出的成本小于构建时的成本,此时企业应该选择不构建生态链;

②若Q0 ≥Q≥Q1,则可知构建生态链时企业提供智慧物流服务时所付出的成本小于不构建时的成本,此时企业应该选择构建生态链;

③若Q≥Q0 ≥Q1,则同理可知构建生态链时企业提供智慧物流服务时所付出的成本小于不构建时的成本,此时企业应该选择构建生态链。

五、结论和展望

通过分析,本文得到了以下结论。第一,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基于生态位理论视角,顺应智慧物流时代的要求并且积极加入该浪潮中是重要趋势,构建智慧物流生态链不仅是响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更是适应新的商业模式对智慧物流提出的要求。第二,对于智慧物流供应链的形成动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主观动因、客观动因和催化剂作用。其中主观动因主要是物流企业自身智慧化发展的需要和企业间竞争博弈的结果; 客观动因体现在外部环境上的用工成本上升倒逼智慧物流生态链的发展,新的物流需求和商业运作模式的革新对智慧物流生态链产生的影响; 催化剂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家政策的驱动发展和科技的不断创新驱动的物流行业不断升级。第三,通过对智慧物流生态链进行经济学分析发现,并不是每个物流企业都要开展智慧物流生态链的构建,而是应该考虑成本、效用的影响。

本文从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和催化剂视角对智慧物流生态链的形成动因进行了分析,未来建议以某一个视角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如可以从智慧物流园区、平台到智慧物流产业视角展开系统翔实的分析; 本文的经济学分析部分尚且失之粗浅,建议采用更精细的方法进行阐述; 本文缺少在智慧物流领域比较经典、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和技术产品的应用实例,未来还有一定的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1] 陈世清. 供给侧结构改革与科技体制改革[EB/OL]. (2016 – 07 – 25) [2020 – 03 – 12]. https: / /www. docin. com/p – 1687777231. html.
[2] 韩东亚,余玉刚. 智慧物流[M]. 北京: 中国财富出版社,2018.
[3] 张海涛,王丹,徐海玲,等. 基于价值网络的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价值协同创造机理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41 (9) : 25 – 30,11.
[4]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实施生态链一体化打造智慧物流体系[EB/OL]. (2017 – 11 – 10) [2020 -03 – 16]. https: / /www. sohu. com/a /203489034_ 524227.
[5] 陶蓉.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成人教育发展策略[J]. 中国成人教育,2018 (21) : 35 – 37.
[6] 李振基. 生态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0: 140 – 141.
[7] 许芳,李建华. 企业生态位原理及模型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5 ( 5) : 130 – 139.
[8] 刘彦平. 物流外包边界问题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05 (8) : 35 – 41.
[9] 李东,苏江华. 技术革命、制度变革与商业模式创新———论商业模式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重大问题[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13 (2) : 31- 38,126 - 127.

【声明】本文由 《供应链管理》杂志 发布,所涉及言论仅代表作者观点,若有侵权或违规信息,请联系我们处理。除非另有说明,可自由分享(转载)本文内容,但必须保持署名、涉及商业用途应获得原作者授权。
网址引用: 《供应链管理》杂志. 智慧物流生态链形成动因:生态位和供应链外包理论视角. 思谋网. https://www.scmor.com/view/6228.
(6)
《供应链管理》杂志的头像《供应链管理》杂志专栏作者
上一篇2021年4月20日 11:07
下一篇 2021年4月25日 18:4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