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

供应链金融是运用供应链管理理念和方法,为供应链链条上的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其模式是以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为服务对象,以真实的交易为前提,在采购、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提供金融服务。众多企业供应链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供应链金融网络。发展供应链金融有很多益处,如可为众多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可提高银行贷款安全度,可加快货币资金流转速度,可快速提供经济预警,可多业融合,跨界经营,增强经济创新动力。

[作者]姜超峰(1950-),男,河南省汝南县人,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中物联物流园区专委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仓储物流。

从发展的角度看,随着金融与物流两业的日益融合,金融与物流开始融入电子商务平台,互联网金融潮流开始兴起,在线供应链金融出现平台化趋势,大宗商品在线交易也艰难前行。当前,随着供应链金融日益向信用担保方向发展,向实物担保方向发展,向商贸、金融、物流一体化方向发展,向电商、金融、物流合作平台方向发展,为更好地适应供应链金融速度快、流程标准化、融合化等新特点,控制供应链金融风险,为供应链金融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要改变考核体制和机制,既不要填鸭式贷款,也不要釜底抽薪;二要重视大数据,用好大数据,确保基础数据的真实性,确保数据能够聚焦成指标,确保不同数据体系之间能够互联互通,确保能够积累准确的参数,确保树立先进的数据应用理念,借助大数据全方位了解企业信息,判断企业信用好坏,在行业判断、企业评估、风险控制中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三要构建供应链网络金融体系,把眼光放大到整个供应链网络,及时发现问题隐患,规避风险。

一、供应链金融的内涵

供应链金融是运用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为相互关联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活动,其实质是为供应链链条上的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这种服务穿插在供应链之中,同时也是贸易带动下的金融与物流服务。其主要模式是以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为服务对象,以真实的交易为前提,在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提供的金融服务。由于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供应链,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供应链金融网络。不同的企业把自己的服务产品化,并赋予不同的产品名称,但这并不会改变供应链金融的本质。

中国银行行长陈四清认为,供应链金融指金融企业与物流企业在供应链链条上寻找核心企业,并对其上下游企业融资。银行业目前主要通过与电商企业、物流企业进行合作来发展新的市场领域。电商和物流企业都拥有庞大的客户群,银行通过它们可以轻松地介入某一行业或领域。

供应链金融具有很多益处:第一,能够为众多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第二,能够提高银行贷款的安全性;第三,能够加快货币资金的流转速度;第四,能够快速提供经济预警;第五,能够促进多业融合,跨界经营,增强经济创新的动力。

二、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特点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供应链金融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 金融业与物流业两业融合发展

供应链金融业务创新主要来源于金融产品创新,如银行业与物流业相结合可以创造出以下新产品:订单融资、保单融资、电商融资、金融物流、贸易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预付账款质押融资、进出口项下质押融资、仓单质押、动产质押、担保品管理、保兑仓、保理仓、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等,这一系列新产品都需要与物流企业进行合作。金融与物流都是交易中介,金融是付款的中介,物流是付货的中介。物流企业要保证货物的存在与交付,无论交易形式如何变化,只有货物交付才能代表交易的最终完成。

2. 金融与物流融入电子商务平台

几乎所有的电子商务公司在提供交易平台的同时也提供融资平台,因此其网站必然具有两个方面的功能,其中一个是融资功能,另外一个是物流功能。为面向买卖双方开展融资,各主要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都推出了专门针对电子商务的融资产品。金融、物流与电商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就产生了一种新的业务形态,即网上交易、网上融资、网下交付。

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方式。电子商务环境下,交易不再受制于时空限制,交易环节缩短,碎片化订单能够更好地反映真实需求,快速交易要求快速交付,能够为小企业提供销售市场,降低它们的融资和交易成本。

3. 互联网金融潮流兴起

2013年开始出现互联网金融,这是一种利用互联网技术完成的金融活动。这个定义是比较宽泛的。互联网金融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幅度降低了金融门店的交易成本,其主要表现为网上银行、个人对个人(P2P)网络借贷、电商融资、基金理财、第三方支付、市场担保贷款等形式。

对非金融机构来讲,互联网金融主要指余额宝等活期理财增值服务,它们之所以会介入金融或类金融业务,其主要原因就是所有平台企业都看上了交易中的资金沉淀这一点。当然,其前提是供应商同意延期回款,大的电商可能半年才回款,有的一两个月回一次款,因此它们的特点就是大数据、小微贷,而绝对不会一次性贷给企业上亿元的资金,因为这样风险太大。

对金融机构来讲,互联网金融主要表现为网络银行业务,如工商银行的网络银行业务占到了全部业务的78%,平均每秒就有6500笔业务产生。

4. 在线供应链金融平台化

接下来再谈一谈在线供应链金融。招商银行副行长唐志宏认为,供应链金融的线上化并不改变供应链金融的实质,却改变了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模式与风险管理技术。其特点有三个:一是发展行业金融、平台金融、生态金融。二是加快放贷速度,简化操作,提高效率。过去,银行对企业放贷至少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来进行审批,而现在借助在线供应链金融,提出申请后只需要四个小时就可以放贷了。三是利用大数据来管控风险,可以做到信息对称。

5. 大宗商品在线交易艰难前行

商家对顾客(B2C)电子交易在零售业取得了成功,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的经营却遇到了困难。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七个方面:一是线上交易量不大,买卖双方仍然习惯于传统模式;二是政府限制远期合约交易,对上线交易吸引力减小;三是系统开发与运营成本较高,许多企业资金不足;四是竞争激烈,目前有800家左右的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其模式大同小异,电商集中度不高;五是与物流实体脱节,信息系统不统一,仓储运输环节能力不够,动力不足;六是大额交易,其合同与结算比较谨慎;七是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中,企业自营的平台比较多。宝钢、鞍钢、首钢都建设了自己的电商交易平台,销售自己而非其他钢铁厂的货物,这样的自营平台试图整合交易客户的内部供销链,而交易客户因存有疑虑并不愿意上线。大宗商品电商化应该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市场量大,是生活品的十多倍,其突破口可能在于金融与物流的相互结合,即融资与货物监管相结合。

6. 在线融资业务需要综合考虑众多因素

很多电子商务公司开展了在线融资业务,开展这些电子商务业务必须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在线融资产品设计与规则、信息系统与金融机构接口、授信额度及管理、融资客户的关键信息;二是融资管理因素,如账户、贷款、保证金、货值、流水、时间、合同号、预警等;三是货物监管因素,如监管地、库、位、合同、质物清单、总额、折扣、底线、人员、权限等;四是仓储系统因素,包括进出存、盘点、移位、补换货、查询、单证、标志、登记、公示、过户等;五是收费与结算因素,如多点、多客户、多货主、多银行统计、信息报送等;六是征信因素,如企业基本资料、评估报告、预警报告、证据、视频等。

在线融资业务必须考虑所有相关要素,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很少有企业能够把这一整套做全。

三、2014年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情况

总体来看,2014年我国质押融资的情况非常不好,经济增速放缓,产品全面过剩,行业风险过大,资金链条产生了多米诺效应,一个行业接着一个行业的资金链断裂,导致官司增多,全行业诚信体系正在经受严峻的考验,从贸易商传导到了生产商,从内资银行波及到了外资银行。

2014年,信用问题已经危及到了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造成了全链信用风险,上下游企业账期过长,赊欠严重,透明度差,企业重组、人员变更等对链条的信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面临生死存亡的威胁时,企业诚信缺失状况严重。2014年多数企业选择不还钱,金融机构遭受多方冲击,在钢贸事件中遭受损失最大的就是银行,银行成为最终的承担者。可以说,银行对质押融资是又爱又恨。

上海钢贸事件所暴露出的企业联保制度的弊病,其实就是企业之间的关联串通,一家企业贷款,四家企业进行担保,贷款100万元的时候其他企业还有能力进行补偿,贷款一亿元的时候谁都不能互相担保了。

最近,电商融资风险问题备受关注。电商的信用从何而来,一家电商的注册资本为两亿元,而其运营的资本是四千亿元,这个风险是极大的,因此电商需要进一步积累信用。

四、大数据背景下供应链金融的特点

在大数据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点:一是速度快。交易的速度快,付款的速度快,要求我们物流的速度也要快。二是流程标准化。流程标准化实现之后进一步实现了信息化。大家之所以相信余额宝,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的流程是标准化的,并且实现了信息化,它的规则是透明的,是不会轻易变动的,进而实现了平台化。三是融合化制造业、商贸业、金融业、物流业与市场之间形成了相互融合的局面

上述特点要求我们在相应的物流业务方式上,也要发生改变,即快速响应、快速分拣,以满足小批量、多批次、可视化、网络化等的需求。同时,上述特点也会对物流设施的规模、布局、构造等产生影响。过去,一个仓库只租给一个货主,现在是一个货架就有六七个货主,且进货频次加快,由原来的一个月进一次货到现在的一个星期进一次货。物流企业必须尽快适应这种业务节拍。

五、大数据应用的条件

当前我们做供应链金融,实际上就是借助大数据来控制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只有通过大数据来全方位地了解企业信息,才能更好地判断企业信用的好坏。

目前,大家异常关注大数据如何使用这个问题。本人认为,要使用大数据,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要确保基础数据的真实性。使用大数据,要求基础数据必须是真实的。比如,地方GDP之和超越国家总量,利用集装箱重复装卸计算吞吐量,关联企业互开发票增加销售额等,会致使数据失真。

第二,数据要能够聚焦成指标。数据如果不能形成指标的话,对我们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第三,不同数据体系之间要互联互通。部门数据、行业数据、企业数据相互割裂,大数据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四,要积累准确的参数。在实际工作中,基础参数极为重要,特别是临界参数,也就是那些将要发生方向性变动的参数。

第五,要具有先进的数据应用理念。数据是客观的,但也与数据使用人的认识和判断有关。回顾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之所以与其他国家的办法不一样,就是因为我们使用数据的理念与西方国家不同,当年我国通过四万亿元投资来刺激经济的理念就源于凯恩斯主义。

六、供应链金融发展的趋势

1. 向信用担保方向发展

电商企业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数据,对客户的业务与信用进行分析,在安全范围内提供小量、短期融资,将沉淀在网上的无成本资金盘活。

2. 向实物担保方向发展

房地产、货品、仓单仍然是主要的担保物,应收和预付背后也要有真实的贸易存在。

3. 向商贸、金融、物流一体化方向发展

最近出现的深圳式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其整个过程具体如下:研究需求―设计(发现)产品―委托加工(收购)―融资、支付―掌控物流各环节―海关两检―销售通道―货物交付。这是一种把金融、贸易、生产糅合到一起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该模式在各个行业都可以应用。

4. 向电商、金融、物流合作平台方向发展

电商、金融、物流合作平台是大数据的汇集者。交易平台与物流系统集成,与支付系统集成,与交易融资系统集成,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的统一,确保交易资源真实可靠,贸易行为真实可靠,担保物变现渠道畅通,担保物价格波动监控实时等。

七、如何为供应链金融提供更加安全的发展环境

第一,要改变考核体制与机制,既不要填鸭式贷款,也不要釜底抽薪。上海钢贸事件的爆发就是一个填鸭式贷款非常典型的例子。在四万亿元投资的刺激下,银行追着向企业填鸭式贷款,结果企业一用就出事,这实际上就是供大于求情况下出现的诈骗行为。我们既不要在同一地点再次跌倒,也不要跌倒后就不爬起来了。有些中央直属企业退出供应链金融业务,实际上就是跌倒后不再爬起来的行为。

第二,重视大数据,用好大数据。在行业判断、企业评估、风险控制中要让数据说话。

第三,构建供应链网络金融体系。当前,单条的、短的供应链风险无法避免,必须把眼光放大到整个供应链网的范围之内,才能发现到底是哪个点上出了问题,会不会传导以及何时会传导到这条链上来,要防患于未然。

总之,希望供应链金融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本文系作者在第十三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上的演讲)

【声明】本文由 思谋新闻组 发布,所涉及言论仅代表作者观点,若有侵权或违规信息,请联系我们处理。除非另有说明,可自由分享(转载)本文内容,但必须保持署名、涉及商业用途应获得原作者授权。
网址引用: 思谋新闻组. 大数据背景下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 思谋网. https://www.scmor.com/view/2229.
(0)
思谋新闻组的头像思谋新闻组网站团队
上一篇2015年4月1日
下一篇 2015年4月2日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