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视角下海南香蕉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解决方案

摘 要:本文基于海南香蕉的产业现状,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海南香蕉产业在供应链管理的市场导向观念,种植规模和组织化,龙头企业领导作用,企业与蕉农利益联结,物流系统,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处理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并从优化香蕉供应链的角度出发,提出与之相对应的解决对策,对完善海南香蕉供应链体系提供参考建设。
【作者】 李冰; 【机构】 山东工商学院

一、海南香蕉的产业现状

香蕉是海南四大名果之一。其产业是海南省热带农业和高效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是海南省经济的重要来源之一。是海南省政府的重点扶持对象,给予了技术、资金、政策等众多方面的支持。这也是海南香蕉产业在短短几十年里得到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到目前为止海南香蕉的种植面积已经将近60万亩。其主要产区分布在乐东、定安、澄迈、东方、儋州、三亚等地。目前海南香蕉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处于主导地位。除此之外,海南香蕉产业无论是在培育技术还是在采后包装保鲜,亦或是物流流通运营方面都处于全国的领军地位,其产业化程度也是全国最高的省份。但海南省香蕉产业相对于其他国际香蕉巨头来说产业化、组织化程度还是太低,属于种植高度分散且规模小,各自为营的粗放型经营。严重缺乏供应链管理如,供应链中节点企业与农户关系的不稳定性,龙头企业没有充分起到引领作用,缺乏物流管理观念,基础措施落后,技术不先进等问题。

二、供应链存在的问题

1.市场导向观念认识不足且信息传递存在滞后性

海南香蕉的经营主要为生产导向型,蕉农与终端消费者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在香蕉供应链中,通常是蕉农把香蕉的信息传导给市场,而消费者的信息却很难真实地反馈给蕉农,导致香蕉信息的单向流动,使蕉农不能实时地掌握市场行情。蕉农主要是通过当年的收购情况判断供应链下游的销售情况以及预测下一年的市场行情。据此做出种植计划。而种植户之间、收购者之间沟通意愿低,没有形成信息共享,致使供应链结点之间信息沟通不畅。与此同时香蕉市场的管理体制的市场导向也严重不足。香蕉的整个生产运营实行分散管理,使得香蕉的计划、种植、供应、流通、销售都相互独立。难以形成调研、计划、种植、流通、销售、服务等一体化的香蕉产业供应链。因此无论是香蕉的种植者、采购者、销售者还是制度提供者都缺乏市场意识和对市场变化的反映能力。

2.经营主体分散、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

海南香蕉的种植模式主要有农户种植和公司基地种植,其中以农户种植为主。虽然海南省内也有一两个较大的香蕉龙头企业,但规模最大的海南万钟实业有限公司的种植面积也才有1万亩,与国外具有跨国背景的大公司都乐、金吉达、地盟公司等动辄数万亩甚至几十万亩的基地相比,其香蕉产业集中度太低。就更不用提规模较小的散户。这种以农户为主,分散经营,规模过小,没有经过统一组织规划经营的组织模式很难形成规模供给,在香蕉供应链中常常处于被动的地位。使蕉农面临小生产、大市场和大物流的矛盾及分散蕉农难卖的问题。

3.香蕉核心企业领导作用不明显

海南香蕉产业不仅缺少香蕉核心企业而且实力不强不能起到引领行业发展的作用。目前最大的核心企业万钟实业规模不大,仅有一万亩的香蕉种植基地,上千亩的企业屈指可数且企业间不能实现强强联合。致使这些核心企业在海南香蕉市场影响力有限。同时也因其企业规模小限制了其发挥统筹指导海南香蕉供应链有效运作的作用。使得整个海南香蕉产业没能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及组织化的生产运营模式,致使香蕉市场竞争无序。

4.蕉农与企业的利益联结松散无约束

海南香蕉企业与农户之间主要采取合同制、契约制的合作形式,但其约束力极差。当香蕉出现滞销时,企业产生违约行为,主要体现为企业拒收或压价,亦或是虽按合同价收购,但却在验收环节提高收购标准或是降低其评价等级,使得蕉农利益受损,打击其种植积极性。当销售行情好时,蕉农出现违约行为,表现为蕉农选择出价较高的企业,或企业到田间抢购,忽略香蕉质量,一律高价收购。不仅收购成本增加,而且影响了整体的销售,致使企业利益受损。由于企业与蕉农之间没有共同的利益驱动。导致香蕉龙头企业与农户各自的利益得不到基本的保障。

5.香蕉供应链中物流系统不完善

(1)香蕉物流基础设施落后,技术不足

海南省目前蕉园的采收、采后处理、包装、储存、运输等基础设施还很落后。虽然部分香蕉标准化生产示范园有配备相配设施但也不完善。而农户主要以人工操作为主,基本上没有配备现代采收包装设备。并且在采收、采后处理、包装方面的技术也达不到要求。表现为在采收时,多采用人工采收,索道采收普及率很低,导致机械损伤多。在包装时,没有进行预冷且采用的是普通的包装盒或是筐装对香蕉没有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在运输时,也没有用冷藏车而是用普通的货车。以上原因致使香蕉保鲜期缩短,果质差。

(2)冷链物流系统不完善

香蕉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要在低温状态下进行保存否则容易影响果质。因此对冷库要求高,但海南目前的冷库建设缺口很大。而且目前海南香蕉装车也是在露天而不是冷库进行的,80~90%香蕉都是用货车运输,少量使用铁路运输。且运输大多都是采用常温运输,从而造成了烂果、损伤等损失。

(3)物流环节多,效率低下

海南香蕉产业物流链条的各环节处于分散,无组织状态。除了少数像万钟公司这样的大企业利用自己的销售渠道销售香蕉外,其他的散户都要经过至少4~5个环节才能到消费者手里。整个物流链条由于流通环节太多而延长了流通时间,影响了质量还增加了成本。

6.香蕉产业缺乏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处理海南岛处于我国台风多发区。年年受到台风的侵袭,台风期长达半年以上,年均刮台风4~6次。香蕉产期与台风期几乎重叠。而香蕉又是一种抗风、抗涝能力差的草本植物。对香蕉的影响不可小觑。如2003年的“尼伯特”2005年的“维达”2008年的“浣熊”2013年的“飞燕”导致香蕉大面积的折断、倒伏甚至绝收,损失惨重。除了自然灾害外,香蕉产业还面临着媒体误导的产业危险,如2006~2007年的“乙烯利”、“香蕉癌”和“香蕉有毒短信”事件,导致海南香蕉一度烂市。以及市场变动带来的风险和信息传递不对接的风险。任何一种风险对海南香蕉产业来说都是致命的一击。

三、解决方案

1.完善信息系统

海南政府和龙头企业应当携手担起海南香蕉信息化的重任,建立信息资讯交流制度,在海南香蕉产业链信息网络建设方面给予支持、指导。利用Internet将各个环节连接起来,通过POS(时点销售)和EDI(数据交换)等技术手段实现供应链节点的信息集成。建立起整个香蕉行业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发布信息的管理系统达到整个供应链上的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开发以营销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战略指导系统,建立起蕉农和市场对接的库存管理系统。其次,将条形码、GPS、EDI、RF、EOS以及电子商务等技术集合起来,建立一个高效的香蕉供应链集成系统,以保证香蕉能持续不断的供给消费者。

2.强化香蕉产业组织建设,培育香蕉产业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

海南政府应当重点扶持一些龙头企业如海南万钟和绿晨和培育一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广大蕉农有机地组织起来与处于供应链中游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些专业的合作经济组织由农户自愿加入,自行制定和执行运营方案。再有农协统一进行分级、包装、加工、销售,而供应链中的主要受益又可以经过农协再回到蕉农的手中。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杜绝采购与销售环节的坑民害民的行为。要发展壮大这样的经济组织那么政府应当给予这些企业和组织一定的税收减免和信贷支持,以实现香蕉的产业化和规模化。而要使广大蕉农、专业大户、企业自愿加入,就要使其了解和从中受益才能不断壮大这类经济组织。

3.完善利润机制

为了促进香蕉供应链的平滑运行,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体制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企业与农户之间可建立起契约合作型供应链伙伴关系,可通过保护价(依据市场行情以合同的订立最低保护价,当保护价低于市场价时,按市场价收费,反之则按保护价进行收购)、股份合作(企业与入股农户以股份的形式进行合作,实现利益共享)、利润返还(企业根据提交的香蕉数量,在一个财政年度结束后,按一定比例将一部分利润返还给蕉农)展开合作。这样企业与蕉农之间就不单单是买卖关系,更是经济共同体,蕉农也会投身到整个供应链的发展之中,不会因为市场被动而轻易撕毁供销合约,蕉农的利益得到保障的同时,企业也得到了稳定的优质货源,保证了整个供应链的稳定和凝聚,同时对多变的市场环境有了更强的适应能力。

4.发展第三方物流,实现香蕉物流外包

香蕉供应链上运用的一些设备设施用途单一,具有很强的资产专业性且投资相当大。一些散户或是小的企业根本不具备购买专有设备的能力。就算是一些实力很强的龙头企业,也需要占用相当大的一笔资金,不利于企业核心业务的发展。通过物流外包,与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利用第三方物流在信息、物流和规模上的专业优势,降低固定资产的投入,对供应链各个环节上库存做到精准掌握,缩短供应链流程和反应时间,减少市场需求的不确定风险,提升香蕉的品质,提高市场开拓的成功率。故发展好海南的第三方物流是实行香蕉外包的前提,是海南香蕉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的基础,是实现香蕉品牌化走向国际市场的基础。

5.完善香蕉供应链应急预警机制及处理策略

(1)对还未发生但有迹象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当其可能会对香蕉的产量、销售造成重大影响时,应对香蕉产业的市场价格波动、国际市场、综合生产能力、政府相关政策等信息进行监测、收集。并对信息进行判别、整理、加工用以建立海南香蕉数据库。对海南香蕉产业风险进行分析预测,并提出相关的规避对策。并及时利用媒体向社会公众和蕉农发布各类预警信息以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尽可能降低风险,实现产业利益的最大化。

(2)对已发生的重大事件。导致出现大量香蕉滞销时,企业之间应当达成战略库存联盟。要提前准备好大型的临时储存冷库,不能放任香蕉在田间腐烂。同时可以通过事先安排好的水果加工产业来帮忙消化过剩的香蕉。虽然收购价可能会相对低一些,但能有效避免香蕉烂市的情况出现。除此之外,政府应当对损失严重的蕉农进行的补偿,保证第二年的稳定种植。

参考文献

[1]过建春,柯佑鹏,夏勇开,等.中国香蕉产业经济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2]林坚,陈志刚,傅新红.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与实践[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3]范林根.基于契约合作的供应链协调合作的供应链协调机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4]李玉凤,邢淋淋.物流视角下的海南香蕉产业竞争力研究[J].中国热带农业,2013,(2):22-24.

【声明】本文由 思谋新闻组 发布,所涉及言论仅代表作者观点,若有侵权或违规信息,请联系我们处理。除非另有说明,可自由分享(转载)本文内容,但必须保持署名、涉及商业用途应获得原作者授权。
网址引用: 思谋新闻组. 供应链视角下海南香蕉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解决方案. 思谋网. https://www.scmor.com/view/2100.
(0)
思谋新闻组的头像思谋新闻组网站团队
上一篇2015年2月2日
下一篇 2015年2月3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