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红供应链”还是“红色供应链”?供应链管理看效率

针对陆美贸易战扩大,台商回流增加的趋势,行政院政务委员龚明鑫提出「建立非红供应链」的想法。不过,这个想法不容易达成,若政府硬干,将置台湾产业于险境。政府在政策上不应押注一方,应保持弹性,由厂商根据自己的判断、利基做选择,最佳策略还是左右逢源、广结善缘、分散风险。

「红色供应链」是泛指近10多年来,大陆产业崛起,许多原本进口或是依赖国外厂商提供的零组件,逐渐改由大陆本土企业生产替代。这几年国内企业一直有「是否加入红色供应链」以求生存与发展之议,依照龚明鑫的说法,陆美贸易争端导致全球供应链移动,他认为台湾将因台商大量回台投资而有机会建构新的产业生态,而且能与中国大陆以外的亚洲伙伴建立起「非红供应链」。

要谈是否建立「非红供应链」或是加入「红色供应链」的问题,首先要看红色供应链的崛起原因,其实是一国在产业发展进步过程中正常的发展,其作为类似台湾早年的「进口替代」政策,这是任何一个国家追求发展、进步必经的阶段与权利,期待该国永远不进步、一直进口国外产品,反而是不切实际的期望。

而大陆能够在短期内成功发展出所谓的红色供应链,除了本身人力资源、政策支持等因素外,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成功因素:大陆本身广大的市场需求,创造一个支撑本国发展供应链的底气,在许多产业中都能看到大陆以市场带动产业、养出本身技术与产业的做法。

即使现在碰到陆美贸易战,但千万不能忽略,美国市场绝对不是大陆唯一的市场,大陆本身就是一个庞大且持续成长的市场,从半导体需求到汽车、液晶萤幕、手机、笔电等的销售都居全球首位,更别提美国市场占大陆出口的2成,大陆还有其余8成的广大出口市场。试问,台湾产业有可能割舍这些去搞自己的「非红供应链」吗?

政府更不能忽视全球供应链发展至今,其复杂程度、彼此利益牵扯之深早已超乎想像,绝对不是官员坐在办公室,想像美国大打贸易战抵制大陆,所以台湾企业应该一刀切搞「非红供应链」这般简单的事。

我们可用台湾最具代表性的台积电、鸿海、大立光等企业为例。这3家企业是所谓「苹果供应链」的重要成员,但请注意,他们也同时是「华为供应链」的重要成员─鸿海占华为供应链中的首位,台积电居第3,而华为70家主要供应商中有6成是总部在亚洲的企业。再如全球第2大的电脑厂商联想、排名居全球前5名的大陆小米、OPPO及VIVO等智慧手机厂商,其供应链中台商占的比重非常高,包括IC设计龙头联发科也是其主要供应商。

请问:台湾要放弃这些庞大的商机,自己打造非红供应链吗?即使要,可能吗?更深入地看,所谓供应链的利益关系远比表面看到的更难切割。例如美国出手把华为等大陆企业列为出口管制黑名单,这代表的是,许多美国企业不能卖产品给华为等大陆企业,而这些美国企业的产品其实不少是有台湾供应链在内,因此台湾企业同样受到衝击。蔡政府的财经官员把贸易战视为对产业有利的因素,显然过分轻忽其利益的复杂性、高估台商回流可能的效益。

我们给蔡政府的建言是:好好打造让台商回流的投资环境即可,不必多生枝节。至于企业未来是要如何因应贸易战,企业会根据其条件做合乎其利益的选择,政府没必要端出「打造非红供应链」这顶政策大帽给企业戴。坦白说,企业最佳的策略其实是不选边、不押注,有生意就做,同时维持与大陆、美国两边良好的关系,如台积电在美国禁令公布后仍决定出货给华为。

蔡政府虽有反中衝动,但经济必须以非常务实、甚至现实的态度去推动政策。对台湾而言,出口是经济与产业的命脉,而出口中有4成是到大陆市场,两岸产业与供应链关系密切,大陆同时也有庞大的市场与商机,政府不必先自我设限、排除大陆,甚至干预企业决策,这种做法只会伤害国家的产业与经济。

台湾不必刻意要打造「非红供应链」,因为成功机率几乎等于零,反而容易「自伤」,但必须打造可供应全球各国的供应链。贸易战中应保持中立,遵行国际法规及契约,切勿轻易押注一边。

内容来源:中国时报
【声明】本文由 思谋新闻组 发布,所涉及言论仅代表作者观点,若有侵权或违规信息,请联系我们处理。除非另有说明,可自由分享(转载)本文内容,但必须保持署名、涉及商业用途应获得原作者授权。
网址引用: 思谋新闻组. “非红供应链”还是“红色供应链”?供应链管理看效率. 思谋网. https://www.scmor.com/view/2563.
(2)
思谋新闻组的头像思谋新闻组网站团队
上一篇2019年4月3日
下一篇 2020年9月23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