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风险控制研究文献综述

根据风险控制时间与参与风险控制的企业数量两个维度,将供应链风险控制分为风险规避、风险分担、供应链成员企业的独立应急和供应链成员企业间协作应急四种类型。在此划分基础上,就供应链风险控制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与评述,最后探究了供应链风险控制的未来发展方向。 【作者】 姜男;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1 引言

当前,市场竞争已从企业之间转向供应链之间,高效的供应链管理能够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1]。但经济波动、自然灾害及企业运营等问题,导致供应链变得越来越脆弱,所以供应链风险控制研究变得尤为重要[2]。根据风险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供应链风险控制可分为事前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根据风险分析和风险规划,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发生风险事件,并准备风险应对手段。而事后控制要密切监视供应链系统的运行,在风险事件发生后,及时通知可能受到影响的各方,立即采取措施,努力减轻风险造成的影响[3]。在风险应对上,企业可采取独立应对,也可能联合供应链上其它企业进行协作应对。

图片:1.JPG

图1 供应链风险控制方式

根据时间和应对企业数量两个维度,将供应链风险控制划分为四种模式(如图1 所示)。风险规避指企业采取措施,防止各种潜在风险的发生。风险分担是供应链合作伙伴间,通过合同等方式合理分担可能发生的风险,使整个供应链和合作伙伴等在不增加供应链风险的前提下获得最大利润。也有许多无法预料或规避的风险,对于此类风险,不仅要事先防范,更重要的是在风险发生后采用应急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其造成的影响。

2 供应链风险规避研究进展

对于企业面临的风险,供应链成员企业自身往往会采取一些措施来规避。风险规避指的是通过事先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降低风险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供应链风险管理方法。供应链成员企业的供应链风险规避主要包括供应、采购、生产及信息管理四个方面。本文有关供应链风险规避的相关研究将从这四个方面展开。

在供应风险规避方面,Constantin 通过对8 个欧洲企业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在经济危机背景下管理供应风险的方法[4]。Harland 等则研究了全球采购中的供应网络问题,认为选择供应商对供应网络意义重大[5]。Choi 进一步分析了供应商选择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认为选择供应商时应选择一定数量的供应商,并使供应商之间的差异性尽量小,使供应链风险水平降低,但其并未给出确定供应商数量的方法[6]。Hallikas 指出不恰当的需求、交货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产品定价和成本管理等会造成供应商网络风险,并论证了供应商网络合作给供应链风险管理带来的挑战[7]。

在采购风险规避方面,华中生提出了一种考虑质量风险和采购库存成本的供应链订货批量模型,研究中间产品质量缺陷引起的质量风险对供应链订货过程的影响,并运用博弈理论深入分析了供应商非合作情况下和一体化情况下考虑质量风险和不考虑质量风险的订货批量。研究发现,在非合作情况和一体化情况下,不考虑质量风险时的订货批量都比考虑质量风险时的订货批量大[8]。蒋敏则从供应链的单周期和多周期角度出发,提出了单周期和多周期、多产品组合采购与供应的条件风险值模型。利用条件风险值理论使多产品从多个供应商处采购,来分散需求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以达到损失最小的目的[9]。

在生产风险规避方面,风险控制的研究多集中于对产品的质量和库存进行控制。李丽君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方法,探讨了双边道德风险条件下供应链的质量控制策略,研究认为,在供应商的质量预防投入成本和销售商的质量评价投入成本均为不可观测信息的情况下,供应商和销售商的道德风险问题可能会发生[10]。Ila Manuj 等针对全球供应链风险,提出了延迟制造、对冲、投机等生产策略[11]。You Fengqi 在全球化学制品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中,针对需求和运费率不确定的情况下的风险管理,提出一个结合多层次计划模型的两阶段随机线性规划方法,并且在多层次计划模型中考虑了生产和库存水平、运输系统模型、装运时间和客户服务水平,研究表明,相对于确定性情景随机模型,该模型至少可以节省5%的总成本[12]。企业自身规避供应链风险时,因企业风险规避措施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常使供应链整体利益提升有限。因此,从供应链成员企业协作角度出发,合理分担风险也是供应链风险控制的重要内容。

3 供应链风险分担研究进展

供应链企业间各自目标的冲突和协作的缺乏,都可能引起供应链成员间供应和需求的不确定性,引发供应链风险。企业间的协作可以降低供应链的不确定性,这也促使供应链成员愿意对供应链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担。风险分担是指在供应链成员间利用合同等形式,使风险在供应链成员间合理的分担。供应链风险分担侧重于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协作,使整个供应链及其成员在不增加供应链风险的前提下获得最大利润。常用的供应链风险分担形式有收入共享、回购契约、折扣策略、柔性契约等。

3.1 收入共享契约

收入共享契约是供应商给零售商一个较低的批发价格,并获得一部分零售商的销售收入的协议[13]。收入共享契约可以缓解下游零售商之间的价格竞争,减少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冲突[14],调动供应链成员企业协作的积极性,对供应链风险分担具有重要作用。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收入共享契约的供应链风险分担。

其一,协商定价。协商定价指通过协商确定供应链内部价格来分配利益,利益分配契约可以对固定零售价格和零售商制定价格两种不同情况下的供应链渠道进行有效的协调[15]。Giannoccaro 针对固定零售价格的三阶段供应链,给出了设定合理契约参数的供应链收益共享契约模型[16]。桑圣举等引入风险态度,研究了三级供应链成员具有风险偏好情况下的收益共享契约设计问题[17]。

其二,Shapley 模型。Shapley 模型用于合作伙伴间的利益分配,该模型假设联盟伙伴均等承担风险,并根据联盟伙伴在联盟中的贡献大小进行利益分配。卓翔芝等对其进行了扩展,首先按伙伴利益分配的互惠互利原则和按贡献分配原则,以Shapley-value 法进行分配,然后结合联盟伙伴在联盟经营中承担的风险,在利益分配中加入风险因素,以对供应链联盟伙伴承担的风险给予合理的风险补偿[18]。

其三,博弈分析。Diwakar 等运用Stackelberg 博弈模型,从制造商角度出发,基于库存决策模型比较了指定库存水平契约、简易利润共享契约、两部分利润共享契约三种机制的特点[19]。Wang 等研究认为,产品和投入市场不确定性比其他风险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大,并提出了管理该风险的合同协调机制[20]。研究表明为降低自身的风险,企业往往通过共享收入,实现供应链风险分担。通过收入共享模型,供应链成员企业能直观的看到收益,调动了供应链成员企业进行供应链风险分担的积极性,对供应链风险有很好的控制作用。但因需要投入大量的管理成本,收入共享模型不能协调收益由数量、价格和其他零售商的行为决定的供应链,无法实现其风险分担。

3.2 回购契约

1985 年Pasternack 最先提出回购契约,认为零售商可以把没有出售的产品以介于生产成本和批发价格间的价格退回供应商,并通过定量分析给出了其优化结果[21]。Padmanabhan 等通过对存在多个零售商竞争的回购契约进行分析,在需求确定时,回购策略对批发价格没有影响,但零售价格会降低,从而使零售商的收益下降[22]。Tsay 则比较分析了零售商应对库存过剩的补偿策略和回购策略,分析了这两种方式的异同,并确定了各自在提高决策主体性能及供应链协调中的适用条件[23]。

上述研究是在决策主体是风险中性假设下进行的,但在现实中决策主体的风险态度往往不是风险中性。林志炳对决策主体是风险厌恶的两阶段供应链模型进行研究,发现回购价格对零售商的库存决策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24]。邱若臻研究了具有风险偏好的零售商和风险中性的供应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回购契约协调问题,提出了能够完全协调两者的供应链回购契约协调机制。

回购契约从数量的角度来研究供应链的协调,解决了因数量问题导致的利益分配无法协调的问题,通过建立不同的回购契约,将供应链的合作风险分散到供应链的成员企业中,但回购契约受需求波动影响较大。

3.3 折扣策略

1984 年Monahan 提出了一个以卖方为主导的价格折扣模型。买方的订货量取决于卖方的价格折扣策略,卖方通过制定价格折扣策略来提高利润[25]。这个模型虽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但模型中假设买方订货采取因需定量法,使得其结果往往只是局部最优解。为使模型具有普遍意义,其后学者们对该模型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并改进和修正了算法[26]。早期的折扣策略研究主要集中于供应链上某一方的最优策略问题,且假定需求是确定的,而现实中市场需求却是变化的,并与产品价格相关联,这促使研究由最初的基于供应链某一方向利用价格折扣策略实现供应链协调方向转变。Arcelus研究了利用供应链定价实现风险分担的采购策略[27]。除价格折扣外,数量折扣也是研究的重点。Weng 研究认为数量折扣能对市场需求进行有效刺激,使市场需求得以增加,并能够保证处于帕累托最优[28]。之后又把市场需求分为常数和价格敏感两种情况进行研究,同时将卖方自制和外购两种策略对数量折扣的影响考虑其中,发现数量折扣策略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供应链的整体利润,还可以对利润进行合理的分配[29]。运用折扣策略实现供应链风险分担,具有简单、易于操作的优点,且供需双方不受需求波动的影响。但折扣策略也无法消除边际效应。

3.4 柔性契约

柔性契约是在传统供应链契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传统供应契约中增加了具体交易的柔性条款。当前对运用柔性契约进行供应链风险分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数量柔性契约和时间柔性契约两方面[30]。

数量柔性契约是指生产商允许销售商在确定市场需求之后改变最初订购量的协议。S Sigorelli 在哈佛商学院案例上以Benetton 为例,说明数量柔性契约可以增加销售商和零售商的利润,率先对数量柔性契约进行了研究[31]。Lee 等指出数量柔性模型能够增强公司与供应商的合作,也适用于单个公司制造和市场销售的协调,降低了产品的不确定性[32]。胡本勇等在随机市场需求环境下,建立易逝品供应链的两种不同期权模式的柔性契约模型,降低供应链风险[33]。许多学者还对时间柔性契约的供应链风险分担进行了研究。辛涛认为生产柔性和契约柔性是实现供应链柔性的两个基本要素。在经典契约模型基础上,引入生产时间弹性因素变量来调整供应链协调状态,并对基于柔性生产的柔性契约协调模型进行了优化分析[34]。

柔性契约从数量柔性和时间柔性等方面来研究供应链风险管理,柔性契约可以解决订货无约束时造成的双重边际效应,使供应链达到协调,增强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缺点是柔性契约大多是基于报童模型,由单一供应商和零售商组成,假设供应商的能力无限,且无订货成本。这些假设可能与实际有较大偏差。

通过供应链协调来管理供应链风险,较好地解决了供应链的风险分担问题。但随着供应链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单一契约有时难以满足现实需求,随着复合契约在供应链协调中的运用,复合契约进行供应链风险分担的研究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4 供应链风险应急管理研究进展

前两节所论述的研究都是前向性的,关注的是风险的预防。现实中,会有无法预料的突发事件发生,供应链会遭受一些无法预测的风险。一旦供应链风险发生,就需要进行应急管理。供应链风险应急管理根据参与供应链风险应急管理的主体数量可以分为企业个体独立应急管理和供应链企业协作应急管理两种模式。

企业个体独立应急模式指供应链风险发生后,供应链成员企业独立采取应急措施来降低风险影响。现有供应链风险应急管理研究大多针对独立应急模式。姚丽霞将供应链突发事件风险分为供应中断、运营中断和需求突变三类,并提出在对风险类型和潜在危害进行预测与评估的基础上,企业可采取联合应急库存策略、供应和服务模式组合策略、延迟策略及信息共享策略等来应对供应链突发风险[35]。Perry 通过对物流管理者的访谈,提出了供应链成员企业管理自然灾害风险的理论框架[36]。Manuj Ila 描述了对爱立信有重要影响的供应商发生火灾后,爱立信如何运用新组织、新流程和工具来管理供应链风险[37]。Latour 对Nokia 和Ericsson 在菲利普电子的半导体制造厂被闪电摧毁后,所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进行了研究。面临同样的风险,Nokia 和Ericsson 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措施,结果Nokia 的市场份额因为处理得当而有所提升,而Ericsson不但承担了巨额的损失,最后还退出了手机市场[38]。

供应链企业协作应急模式是指多个企业之间通过应急互助,共同应对供应链突发事件风险,并使所有参与企业都能在应急协作中受益。盛方正研究了由一个零售商和一个风险规避的供应商组成的供应链,考虑在该供应链中,当供应商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情况下,使用罚金合同协调该供应链的问题[39]。张宁从供应链企业纵向协调和横向协作角度出发,指出当供应或运营中断风险发生时,横向协作应急机制更加有效,企业可以通过联合应急库存或者企业间互救来应对突发事件。当需求突变风险发生时,纵向协调应急机制更加有效,企业可以通过抗突发事件契约来应对突发事件[40]。

传统独立应急模式在企业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企业个体可用资源有限,对于严重的突发事件,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应急资源。同时,传统的独立应急模式会产生大量的资源冗余,这又会导致企业负担的加重。而供应链企业间互相协作、共同承担和解决供应链风险,将会很好地避免独立应急模式的弊端,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5 未来研究方向

供应链风险控制的相关研究较多,根据目前研究现状及走势,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系统理论的供应链风险控制研究。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本质是减少或消除风险及风险的危害,实现供应链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将系统理论和协同理论引入供应链风险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研究中,可以基于系统的思想研究供应链结构,分析供应链的稳定性,并根据供应链协同理论,研究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协同体系及供应链协同决策体系等。

(2)供应链风险控制的仿真优化研究。对于一些尚无法建立准确模型来求解的供应链风险控制问题,可采用仿真建模方法研究,通过仿真手段构造供应链风险控制的仿真优化模型,利用仿真优化方法获得供应链风险管理实施的最优调整策略。

(3)供应链风险管理复合合同协调研究。对于供应链合作风险,现有方法大多是针对一种合同来进行的,这往往会造成双重边际效应。对于一些供应链,单个合同无法实现对供应链的协调。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结合几种方法,研究供应链协调的复合合同,从而更好地实现对供应链风险的管理。

(4)供应链协调在供应链风险应急管理中的运用研究。目前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企业个体对供应链突发风险的及时响应上,但企业个体的资源及其承受能力往往有限,不能很好地应对突发风险。在未来研究中,更应从供应链整体角度出发,研究供应链突发风险管理的协调机制,提升供应链整体的抗风险能力。

6 结论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政治动荡、经济因素、文化冲突、自然灾害、局部战争、流行疾病、环境污染,甚至是顾客的需求变化都会导致供应链风险的发生。因此,对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论述了供应链风险控制的一般概念,并从风险发生的前后和参与供应链风险控制的企业数量两个维度对供应链风险控制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评述。论文最后探讨了供应链风险控制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马林,钟昌标.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走出去”企业的汇率风险决策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4,(7):93-96.

[2]张以彬,陈俊芳.供应链的风险识别框架及其柔性控制策略[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8,(1):47-52.

[3]张存禄,黄培清.供应链风险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Constantin Blome,Tobias Schoenherr.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in financial crises—A multiple case- study approach[J].International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1,134(1):43-57.

[5]Harland C,Brenchley R,Walker H.Risks in supply networks[J].Journalof Purchasing & Supply Management,2003,9(2):51-62.

[6]Choi T Y,Krause D R.The supply base and its complexity:Implicationsfor transaction costs,risks,responsiveness,and innovation[J].Journal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6,24(5):637-652.

[7]Hallikas J,Karvonen I,Pulkkinen U,Virolainen V M,Tuominen M. Riskmanagement processes in supplier network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production economics,2004,90(1):47-58.

[8]陈晓伶,华中生,吕强.供应链上考虑质量风险的经济批量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3,(11):339-342.

[9]蒋敏,孟志青,周根贵.供应链中多产品组合采购与库存问题的条件风险决策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12):29-35.

[10]李丽君,黄小原,庄新田.双边道德风险条件下供应链的质量控制策略[J].管理科学学报,2005,8(1):42-47.

[11]Ila Manuj,John T Mentzer.Global 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strateg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Management,2008,38(3):192-223.

[12]You Fengqi,Wassick John M,Grossmann Ignacio E.Risk Managementfor a Global Supply Chain Planning Under Uncertainty:Models andAlgorithms[J].AIChE Journal,2009,55(4):931-946.

[13]于春云,赵希男,彭艳东,潘德惠.基于条件风险值理论的供应链优化与协调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7,15(3):31-39.

[14]Dana J, Spier K.Revenue Sharing and Vertical Control in the VideoRental Industry[J].Journal of Industry Economics,2001,59(3):223-245.

[15]Cachon G,Lariviere M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with revenue sharingcontracts: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J].Management Science,2005,51(1):30-44.

[16]Giannoccaro I,Pont randolfo P.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by revenuesharing contrac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4,89:131-139.

[17]桑圣举,王炬香,杨阳.具有风险偏好的三级供应链收益共享契约机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8,(4):19-23.

[18]卓翔芝,王旭,李希成.含有风险的供应链联盟伙伴利益分配法[J].系统工程,2008,10(10):32-35.

[19]Diwakar G,Weerawat W.Supplier- manufacturer coordination in capacitatedtwo – stage supply chain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Research,2006,175:67-89.

[20]Wang C,Webster S.Channel coordination for a supply chain with arisk neutral manufactures and a loss averse retailer[J].Decision Sciences,2007,38(3):361-89.

[21]Barry Alan Pasternack. Optimal pricing and return policies for perishablecommodities[J].Marketing Science,1985,4(2):166-176.

[22]Padmanabhan V,Png I.Manufacturers returns policies and retail competition[J].Marketing Science,1997,16(1):81-94.

[23]Tsay A.The quality flexibility contract and supplier-customer incentives[J].Management Science,1999,45:1 339-1 358.

[24]林志炳,张岐山,蔡晨.风险厌恶假设下的供应链回购契约模型[J].预测,2010,(6):52-56.

[25]Monahan J P.A quantity discount pricing model to increase vendorprofits[J]. Management Science,1984,30:720-726.

[26]Lee H L,Rosenblatt M J.A generalized quantity discount pricingmodel to increase supplier’s profits[J].Management Science,1986,32(9):1 177-1 185.

[27]Arcelus F J,Pakkala T P M,Srinivasan G.A purchasing framework forB2B pricing decisions and risk-sharing in supply chains[J].DecisionScience,2002,33(4):645-672.

[28]Weng Z K.Modeling quantity discounts under general price- sensitivedemand functions: Optimal policies and relationships[J].European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95,86:300-314.

[29]董云庭.多销售点生产—库存系统协调控制模型与算法[J].中国管理科学,1995,3(2):23-27.

[30]Tsay A.Quantity-flexibility contract and supplier-customer incentives[J].Management Science,1999,45(10):1 339-1 358.

[31]Sigorelli S,Heskett J L,Benetton A.Harvard business school case 9-685-0141[M].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84.

[32]LeeH L.Aligning supply chain strategies with product uncertainties[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2002,44(3):105-119.

[33]胡本勇,王性玉,彭其渊.供应链单向及双向期权柔性契约比较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7,15(6):92-97.

[34]辛涛.按生产弹性和数量柔性契约的最小订货量设置[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10(7):1 814-1 817.

[35]姚丽霞.供应链突发风险识别及应急策略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3(12):83-85.

[36]Perry M.Natural disaster management planning: a study of logisticsmanagers responding to the tsunami[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2007,37(5):409-433.

[37]Manuj Ila,Mentzer John T.Global 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strateg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Management,2008,38(3-4):192-223.

[38]Latour A.A Fire in Albuquerque Sparks Crisis For European Cell-Phone Giants- Nokia Handles Shock with Aplomb as Ericsson ofSweden Gets Burned[N].The Wall Street Journal Interactive Edition,2001-01-29.

[39]盛方正,季建华.基于风险规避的供应链突发事件管理[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8,(3):7-11.

[40]张宁,刘春林.应对供应链突发事件风险的企业协作应急策略[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3):17-23.

【声明】本文由 思谋科普组 发布,所涉及言论仅代表作者观点,若有侵权或违规信息,请联系我们处理。除非另有说明,可自由分享(转载)本文内容,但必须保持署名、涉及商业用途应获得原作者授权。
网址引用: 思谋科普组. 供应链风险控制研究文献综述. 思谋网. https://www.scmor.com/view/2158.
(1)
思谋科普组的头像思谋科普组网站团队
上一篇2015年3月7日
下一篇 2015年3月13日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